学校简介
重庆复旦中学(Chongqing Fudan Secondary School),是复旦基础教育联盟学校之一,2005年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列为重庆市重点中学。
重庆复旦中学创办于1935年,1937年更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1954年更名为重庆第十二中学校;1995年恢复“重庆复旦中学”校名;2004年,原重庆复旦中学与重庆市第五十三中学合并,成立今之重庆复旦中学。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凯旋校区和竹园校区两个校区,共占地70余亩;共有75个教学班,其中,初中30个,高中45个;共有教职工300余人,在校学生3700余人。
历史沿革
办学源头
重庆复旦中学
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复旦校友会在重庆创办重庆复旦中学。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复旦大学同意列重庆复旦中学为复旦大学附中,大学校长李登辉兼任校长。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复旦大学内迁重庆北碚夏坝,成为大后方民主堡垒和学术堡垒。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复旦大学从重庆回迁上海,保留重庆复旦中学。
1950年,陈毅元帅为复旦中学题写校名。
1950年,私立重庆复旦中学改为公立中学。
1954年,重庆复旦中学更名为重庆第十二中学。
1995年,重庆第十二中学恢复重庆复旦中学校名。
2002年,复旦大学将重庆复旦中学设为“复旦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重庆市第五十三中学校
1957年7月,重庆凯旋路中学校创立,学校因校址位于凯旋路而得名。
20世纪60年代,重庆凯旋路中学校改名重庆红岩第三中学校。
1971年,重庆红岩第三中学校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市第五十三中学校。
两校合并
2004年,原重庆复旦中学与原重庆市第五十三中学校合并,成立新的重庆复旦中学。
2005年,学校成通过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验收,成为重庆市重点中学。
2007年起,复旦大学每年给予重庆复旦中学“校长推荐”指标。
2010年,由复旦大学牵头,重庆复旦中学与上海复旦中学、复旦大学附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台湾复旦中学、上海复兴中学(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乌江复旦中学(乌江复旦学校)成立“复旦基础教育联盟”。
硬件设施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重庆复旦中学共有4栋教学楼,教室内配备空调;并建有实验楼、艺术楼、科技楼等。其中,“实验楼”拥有3个物理实验室和3个仪器室,3个化学实验室和2个仪器室,3个生物基础实验室和2个仪器室;“艺术楼”拥有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艺术活动中心,内有舞蹈室、社团活动室、美术室、书法室等;“科技楼”拥有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科技活动中心,内有机器人工作室、复旦星空电视台、科技工作室等。#p#分页标题#e#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足球场2个;篮球场5个(其中室内场1个);羽毛球场5个;乒乓球台15张;排球场2个;网球场1个。学校图书馆面积达600平方米,藏书量高达10万册(人均77册),报刊数量100种,拥有阅览室3间,电子阅览室1间。宿舍方面,学校竹园校区共有有3栋宿舍楼,提供1200个床位;凯旋路校区有1栋宿舍楼,提供270个床位。宿舍配有洗澡间、卫生间、热水器、空调、电话等。
办学规模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重庆复旦中学设有凯旋校区和竹园校区两个校区,共占地70余亩,共有75个教学班(初中30个,高中45个),学生3700多人。其中,学校凯旋路校区以走读为主,住读为辅,且初中不招收住读学生;竹园校区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只招收住读学生,实行全住读封闭式管理。
师资力量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重庆复旦中学共有教职工316人,其中教师262人,研究员1名,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68人,中级教师125人,特级教师和市、区骨干教师30人。
素质成绩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学生一生物研究性学习成果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技节”展出,学生参加各项奥赛多次获全国奖项,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获一等奖。高2011级的一同学有多项发明,三项获得国家专利,被评为“重庆市十佳中学生”,荣获“第五届重庆市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
学校荣誉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实践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学习”实验校、重庆市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