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83年,定址于北三环东路17号,定名为北京市和平街第四中学。1986年7月12日更名为北京化工学院附属中学。1999年9月1日迁至原北京市惠新里中学。2005年12月26日,北京市安苑北里中学并入。2015年4月2日,安苑北里小学和小关北里小学并入。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54个教学班,1518名在校学生,教职工185人的“一校三部四址”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师资力量
学校树立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教育观与业绩观,引领教师聚焦课程标准、聚焦学习过程、聚焦高效课堂,研究并践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过程,让教师在学生成长、成功过程中体验到自身的生命成长与成功,感受到美的愉悦。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机会和平台,帮助骨干教师梳理教育经验、教学模式,支持一批教师“成名”“成家”。从树立典型示范入手加强师德作风建设。立足校情推进教研与科研,全面提升教师群体观念更新、资源整合、学情诊断、课堂驾驭、教育科研等能力。教师除胜任一门必修课及班主任工作外,应努力做到“六个一”,每年能开设一门选修课、指导一名青年教师、结对帮扶一名学生、承担一次公开课或研究课、参与一项教研课题、写一篇教研论文或总结。逐步形成“爱教、勤教、善教、乐教”的氛围,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1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区级骨干班主任7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7人,区级优秀青年班主任1人,校级骨干教师44人。
教学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提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依靠广大教师从整合、融合的角度,改革探索国家课程学科间、学段间的融合方式与内容,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积极推进适合主动学习、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逐步构建并完善不同学年段的“美的教育、美好人生”课程体系、“习与智长”教育理念、“双主体”教学模式。让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感受到关怀与愉悦之美、发现与觉悟之美、创新与成功之美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2010年以来,学校连续6年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先后获得“高考教学工作优秀学校”、“京城最具加工力领军中学”、“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等荣誉称号。中考成绩不仅实现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既定目标,而且和学生入口成绩比较有了大幅提升。2016年小学三、六年级参加区统测也双双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
个性养成
学校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立足于“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战略思考,围绕“美的教育、美好人生”的办学思想,从课程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以追求“和”与“美”为主线的精神文化。通过“一训三风”等的宣传,组织唱校歌、读校史,举办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校运会、“君子、淑女”评选等活动,树典型,造氛围,促辐射,引导师生追求高尚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人性完美。#p#分页标题#e#
学校定位
在新的发展时期,化大附中确立了“美的教育,美好人生”办学思想,制定了“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校训,着力构建“美的教育”课程体系、以“习”为主线的有效教学模式、以“化”为主线的有效德育模式,明确了以“立志、立德、立业、立人”的育人目标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学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