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公办

专业与就业指导量身定制雄厚的师资队伍完美的教学设备军事化的管理优美的教学环境完美的就业体系学校咨询老师1对1
当前位置:学成网 > 高中学校 > 重庆高中 > 重庆市第一中学
当前位置:学成网 > 高中学校 > 重庆高中 > 重庆市第一中学

重庆市第一中学

性质:公办
层次:普通高中
重庆高中
重庆市第一中学
4.6 很好环境4.6分   师资4.8分   服务4.6分   效果4.4分
院校性质:公办办学层次:普通高中
学校形式:全日制建校时间:1931年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南街2号
重庆高中
资讯MORE+
学校介绍
学校介绍

  重庆市第一中学简介

  重庆市第一中学简称重庆一中,是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

  重庆市第一中学于1931年建校,初名为重庆市立初级中学。先后易名为重庆市立中学、重庆市立第二中学、重庆市立第一中学。1950年正式定名为重庆市第一中学。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停止初中招生。2015年,重庆市第一中学校移交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管理。

  学校有校本部以及参与举办或帮扶合作的重庆一中寄宿学校(初中渝北校区、高中大学城校区)、重庆皇冠实验中学、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重庆第一双语学校等民办学校。共有2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759人,在册在编教职工647人。校本部为公办学校,占地面积440000m2,校舍建筑总面积302707m2,图书馆藏书近22万册,教学用计算机1000余台。有6幢教学楼,184间教室,1个教职工食堂和2个可供15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校内有设施一流的室内外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和可容纳1200人的大礼堂。

  历史沿革

  1931年,重庆市市立中学开办,其起源于渝州市立公办中学,校址在重庆石灰市,后迁两浮支路。初名为“重庆市立初级中学”。

  1940年学校定址于沙坪坝刘家院,并更名为“重庆市立中学”,成为重庆当时唯一一所初高中皆俱备的市立公办完全中学。

  1946年,当时政府为收留各校留渝而无家可归的战区学生,在小龙坎、三洞等地建立重庆市立第二中学。并将原“重庆市立中学”再次更名为“重庆市立第一中学”。

  1950年,重庆市立第一中学和重庆市立二中合并,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1953年,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重点中学,校址在沙坪坝沙南街。

  1981年,学校被命名为四川省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命名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重点中学。

  1997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本部位于重庆市文化中心沙坪坝区,另在虎溪镇和渝北区设有分校。同时与美国知名教育集团Kaplan合作建立了重庆一中国际实验分校,位于北部新区鸳鸯街道。

  2005年7月,重庆一中国际实验分校成为重庆市唯一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资质的中学。

  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停止初中招生。

  2015年,重庆市第一中学校移交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管理。

  办学特色

  在84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明礼崇德、求知求真”的校训、“爱国爱校、尊师爱生,朴实勤奋,改革创新”的校风、“崇德、敬业、博学、严谨”的教风、“励志、笃学、乐群、力行”的学风、“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的办学思想。#p#分页标题#e#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以红岩精神和“四·二一”精神为主线的革命传统德育;

  以数理化生信息学等国家奥赛为主要内容的高层次人才培养;

  以科技“四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创新研究性学习;

  以培养国家艺术、体育高水平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校园文化;

  以国际部为主要途径的国际型人才教学模式。

  在教学管理上,学校注重以人为本,按照部颁标准进行教学,并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所用教材。除必修课外,还设有选修课、竞赛课、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综合实践课、国际基础课程等。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课程模式上,采取了“三·三”模式,即三大课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种课堂(班级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三个平台(讲台、展台、舞台)。在实施进程中,实行“班级调动、年级协作、学校协调”三步走。校本课程有时事政治、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科技小论文写作、厨房里的化学、天象观测、环境监测、朗诵与演讲、雄辩术、古典诗词鉴赏、影视评论、诗歌写作、采访与新闻、英语会话、历史剧表演、服装设计、园艺栽培、机器人设计、生活小百科、围棋等152门。

  学校是重庆市教委重点中学。1994年学校承办了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篮球队多次获得全国冠军、世界第八名的好成绩。学校舞蹈团舞蹈《山野小曲》、《竹韵》、《春蚕》、《烛光》连续四届获得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学生在科技、艺术、体育等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达上万人次,在重庆及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学校的科技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四小”科技活动,被教育部列为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的四种课外活动模式之一。

  学校积极参加“市长扶贫工程”、“三峡之光”、”百校牵手、“影子工程”、“领雁工程”,落实统筹城乡战略部署,与20多所薄弱学校建立了帮扶体系,与万州江南中学、秀山高级中学、秀山梅江中学、秀山清溪场镇中学、重庆49中、重庆礼嘉中学、璧山中学、丰都中学、垫江中学分别建立了对口捆绑帮扶学校。设立了230多万元的奖励贫困学子的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了“奖、减、助、免”扶助制度。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校本部为公办学校,占地面积440000m2,校舍建筑总面积302707m2,图书馆藏书近22万册,教学用计算机1000余台。有6幢教学楼,184间教室,1个教职工食堂和2个可供15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校内有设施一流的室内外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和可容纳1200人的大礼堂。#p#分页标题#e#

  办学规模

  办学规模学校有校本部以及参与举办或帮扶合作的重庆一中寄宿学校(初中渝北校区、高中大学城校区)、重庆皇冠实验中学、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重庆第一双语学校等民办学校。共有2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759人,在册在编教职工647人。

  师资力量

  学校名师荟萃,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鲁善坤、杨祖旺、张群力),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名师3人、学科名师4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1人、学科带头人2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高校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4人,中学研究员(正教授)21人,特级教师18人,高级教师279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95人,市级骨干教师43人,外籍教师13人。有80%的教师接受过研究生硕士课程培训。有27名中青年教师被选派到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留学进修。有168名教职员工分别获得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上万篇,获奖上千个,出版著述上百本。

  国际交流

  学校努力探索教育国际化与教育民族性相结合的道路,与美国波士顿墨顿中学、韩国首尔景福高中、新加坡中正中学、越南胡志明市吴时任中学、菲律宾马尼拉侨中学院、英国Ryde High school结成姊妹学校,扩大和增强了学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考、高考成绩

  1978年至2014年,学校先后培养出省级状元11人,重庆市状元14人。学校每年有13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香港、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世界一流大学。有80%的学生考入国内重点大学。学生体育节、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课外兴趣小组、68个学生社团为学子展示才华构建了平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014年高考成绩:文科上重本线人数达170人(不含保送、艺术体育特长生及各种加降分),人数居沙坪坝区同类学校之冠;理科上重本线人数达804人(不含保送、艺术体育特长生及各种加降分),人数居沙坪坝区同类学校之冠。其中,全市理科高考裸分前60名(663分以上)一中占13人,人数居全市第一;文科高考裸分前35名(657分以上)一中占5人,人数居全市第二。

  2014年中考成绩:700分以上120人,690分以上329人,685分以上450人、680分以上566人,总人数及比率均居直属中学及全市前茅。

  所获荣誉

  自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学校荣获全国示范性中学、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后勤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百强中学、全国百强特色校、全国特色教学示范中学、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百佳艺术教育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十佳园林单位、重庆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书香重庆·和谐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影响重庆教育十大品牌中学、新中国成立60年重庆教育功勋著名中学等荣誉称号。#p#分页标题#e#

新闻推荐MORE+
热门专业MORE+
学校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