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公办

专业与就业指导量身定制雄厚的师资队伍完美的教学设备军事化的管理优美的教学环境完美的就业体系学校咨询老师1对1
当前位置:学成网 > 高中学校 > 福建高中 >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
当前位置:学成网 > 高中学校 > 福建高中 >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

性质:公办
层次:高中
福建高中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
4.6 很好环境4.6分   师资4.8分   服务4.6分   效果4.4分
院校性质:公办办学层次:高中
学校形式:全日制建校时间:1960年
学校地址:福建省闽侯县上街镇上街村赤塘27号
福建高中
资讯MORE+
学校介绍
学校介绍

  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简介:

  闽侯第六中学坐落于福州地区大学城所在地------闽侯县上街镇赤塘山麓,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完全中学。现有49个教学班,在册学生数2500余人。校园面积66余亩,总建筑面积17920平方米。学校依山而建,楼宇错落有致。校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竞放,环境优美宁静。教育教学设施完善,教学装备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农村完中二类标准。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0名,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中学一级教师86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15名教师为县各学科中心组成员。

  学校创办以来为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人才,校友遍布全省各行各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中有些是省、市、县、乡镇各部门得力干部;有些是教授级专家、学者;有些是颇有成就的个体户、农民企业家;有些是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毕业生,中考、高考、高中会考成绩稳居闽侯县同类学校前列。校园文化建设成绩斐然,多次被评为校园音乐周活动、暑期青少年教育工作、中学生合唱节等市先进单位;多次荣获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完中组前三名。近十年,将近300人次的学生在县、市、省以及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

  新课程改革、高中扩招以及大学城建成,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眼下,全体师生员工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弘扬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六中精神,向着创建市、省文明学校,创办达标普通高中的目标奋进。

  闽侯六中创办于1960年秋,原校名为闽侯第十三中学,即十三中。这是在1958—1960年教育大发展各地纷纷办学的形势下,按闽侯县各地区创办中学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当年秋季招收初一年四个班级,近200名学生。没有校舍,寄篱在沙堤小学校内。按当时初中校3.8的比例配备了13名教职员工,校长谢诗樵,教务主任苏思颜。教师半数是从小学调用的,近半数是回乡的高中毕业生,作为试用教员,只有一两名来自其他中学。

  61年秋季,学校又招生四个班级,沙堤小学无力负担校舍,只好租用邻近的民房作临时教学场所,作教师的宿舍和食堂。同年8月黄香钟担任十三中校长,相继成立上街地区教育系统党支部,黄兼任党支部书记,此后黄一直双任至1970年初。

  62年,为贯彻上级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县政府决定撤消十三中,教师调走的调走,下放的下放,学生转到其他学校。后来在公社党委的多方努力下,通过在闽侯地区教育局工作的林杰同志和任闽侯地委书记的张哲同志的积极运作,热心协助,说服动员,十三中最后免于撤消,学校才保住了。少数教师调回来,其余教员由地区教育局向省教育厅申请专项编制,一共调配了20多个教师名额,学生陆续返校。这是学校办学史上的第一次曲折。#p#分页标题#e#

  学校复办后,为解决校舍问题,上街公社党委书记黄宗义同志亲自参加勘察,选择校址。适逢当时设在美岐里尾村的华侨农场搬迁,县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决定将原来设在上街赤塘山的华侨中学搬往里尾华侨农场所在地,将十三中搬迁到赤塘山,即校址。那时,学校只有一幢土木结构的教学楼,8间教室,不够使用,上级就拨款扩建校舍。于是,全校师生边上课边开始艰苦的建校劳动——平整山地,搬运砖头,挑沙挑石子。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建起了一幢六间教室的平房,还建了一座简易食堂(即学工基地)。

  63年3月,学校从沙堤小学全部搬入赤塘山新校址,仍租用当地三橄榄村和赤塘村的一些民房作教师和学生宿舍。这一年秋季教育上马,学校向上街地区各村小学招生,初一年招四个班,每班50人。当时小学升初中由县统一考试,除小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考入闽侯一中外,其余的学生则升入本校和华侨中学。此时的学校已是十二个班级的编制,具有一个完整的初级中学的规模。上级又配备了13名教师充实师资队伍,教职工人数达39人。自力更生、勤工俭学,艰苦办校,是学校这一创办时期的显著特点。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确立以学生成长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着眼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优质的师资队伍,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新路子,培养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积聚优厚的资源,向社会以及高一级学校输送具有生存与发展潜力的优秀毕业生,把学校办成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学生向往的达标中学。

新闻推荐MORE+
热门专业MORE+
学校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