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中学简介:
福清市江阴中学在1968年5月,学校改名为江阴人民中学,学生全部“毕业”回乡。直至1970年3月才恢复招生,并把江阴农业中学合并到江阴人民中学。75年9月,学校办起了高中,这期间,学校又更名为江阴中学。(从77年至81年共办了五届高中)。随着小学升初中学生数的增加,考虑到人口的分布和学校的布局,71年江阴中学又增设了田头分校,开设了6个教学班。此后校分两边(田头分校现为江阴中学,高厝初级中学也于86年8月正式独立)。
江阴原为海岛,位于福清市西南30公里处,成柳叶形,楔入兴化湾顶部。唐时称江北为“阳”,江南为“阴”,因位于迳港南,故名江阴。相传明正德七年(1512年)武宗南游,赐名玉屿。据传,明武宗七年(1512年),正德皇帝下江南游历棉亭“第一山”(今属新厝镇),时值秋夜,月光如水、见岛之明宅山上玉石生辉,赐名“玉屿”,故江阴又雅称“玉屿”。1970年在西北角筑海堤接渔溪镇后朋村陆地;1978年在东北隅筑堤与江镜柯屿、墨山村相接;1995年在西南隅又筑海堤连接新厝镇双屿村,至此孤岛变为半岛。半岛南北走向,长18.46公里、宽3.54公里,总面积69.75平方公里,是全省9个海岛乡镇中的第一大岛。
1960年9月,在党和人民政府关怀下,兴办了江阴附设初中班,校址在占泽中心小学。当时招两个班,学生116人。1961年9月,江阴附设初中班改名为福清第十三中学。同年春,印尼爱国侨胞庄景佃先生热心家乡教育事业,慷慨捐资6.5万元,在江阴高厝村兴建了一幢教学楼,1962年10月完工,学校遂于同期搬迁到新校址,更名为福清第八中学。当时初中三个年段,6个教学班,师生共300多人。62年至66年,学校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每年按计划招新生两个班,师资也逐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