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印江中学概况
办学历史
贵州省印江中学(印江民族中学)创建于1940年,始名“国立印江县初级中学”。此前经历了清代书院讲学和民国新学办学历史阶段。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开始书院讲学。清代书院讲学经历了龙津书院(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近奎书院(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依仁书院(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三个阶段。
民国新学经历了“印江县立高等小学堂”、“印江县桑蚕学校”和“国立印江县初级中学”三个阶段。
1958年,学校设立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
1987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学校更名为印江民族中学。
2000年过渡为独立高级中学。
2003年7月成为地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7年6月成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教育教学
印江中学校园内的一塔、一书院远近闻名。“一塔”是指校园东侧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文昌阁。此塔由明嘉靖十年(1531年)知县颜阶倡建,寓文运昌盛之意。一直以来,文昌阁都被看作是印江文明的发祥地,印江中学的象征。“一书院”是指清初更名,而至今尚存的依仁书院。历年来,由此间走出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不计其数。
文昌阁是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和依仁书院一起,相得益彰、互为见证。这两座古建筑,给校园罩上了一层无形的“书香气”。 2000年校庆前,印江中学在文昌阁到校门之间辟出一片500多平方米的文昌广场。广场通道两旁,12尊崭新的白色雕像一字儿排开,特别引人注目。其间有中国的孔子、屈原、鲁迅,外国的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诺贝尔等。
办学特色
沿袭明清古风,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印江中学历来没有停止过改革创新的步伐。1997年,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随后实行任课教师聘任制,打破“大锅饭”,打破论资排辈。多年来,学校在秉承前人辉煌成就的基础上,以“尚德睿智、唯实创新”为校训,以“敬业奉献、勤奋拼搏”为校风,以“广博精湛、严教细导”为教风,以“勤学好问、善思力行”为学风,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依仁博文唯实创新”的办学特色。进入新时期,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续写着印江教育事业的美好篇章。
奋斗目标
印江民族中学将把创建全国百所民族示范学校作为奋斗目标。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拓展,内涵建设不断深化,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勇于开拓创新,砥砺一流的印江民族中学必将从武陵群峰间脱颖而出,成为培育民主精英的人才摇篮。“我们憧憬并且坚信,印江民族中学将如竞相绽放的鲜花,愈加绚烂夺目,愈加芬芳馥郁!”
贵州印江中学招生对象#p#分页标题#e#
已报名参加铜仁市2020年中考,符合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报考条件的初中应届毕业生。
贵州印江中学招生条件
(一)能遵守《中学生守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二)具有发展艺体特长意愿,能够在高中阶段按照学校规定参加体育、艺术专项训练及比赛。
(三)篮球专业身高要求:男生不低于1.70米,女生不低于1.60米。
贵州印江中学收费标准
学费、预收费、保险费、校服费、军训费,共计2362元(其中、农村建档立卡住校生免除1350元,农村建档立卡户非住校生免除1100元,家庭经济特困生、农村低保家庭户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户学生免除900元)。
贵州印江中学奖助减免措施
1、新生入学奖
全县中考成绩前3名的学生,录取到学校就读的,每生一次性奖励10000元;4—6名被录取到学校就读的,每生一次性奖励8000元;7—10名被录取到学校就读的,每生一次性奖励5000元;11—20被录取到学校就读的,每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1-100名被录取到学校就读的三年全免(保险费除外);101—200名被录取到学校就读的,第一学期全免(保险费除外)。县外考生录取到学校就读的参照相应名次进行奖励。
2、学期成绩优秀奖
学期统考成绩名列年级相应名次,将获得下学期全免书学费的奖励,学年统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可获得奖学金(按《校长奖学金》《吴学超奖学金》等有关章程分别给予奖励)。
3、贫困生助学金
学校设立一个自强班(50人,每年资助金1800元,共3年),凡是建档立卡学生,报名时可在绿色通道窗口直接免除每学期学费900元,教科书费200元,住宿费250元,享受扶贫专项助学金每生每学期500元,同时可申请国家助学金及未脱贫学生可申请铜仁市兜底资助3000元。
4、高考特别奖
学校应届毕业生被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录取,奖励该生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