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习水一中创办于1941年,其前身为官渡私立吉阶中学,1951年由官渡迁习水新县城东皇镇,校址设在大垭校门,1954年迁现址。1956年3月更名“习水一中”,1978年被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属重点中学。2009年成为三类省级示范高中,2011年通过评估上升为二类省级示范高中。
办学历史
习水一中创办于1941年,其前身为官渡私立吉阶中学,1951年由官渡迁习水新县城东皇镇,校址设在大垭村,1954年迁现址。1956年3月更名“习水一中”,1978年被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属重点中学,1999年9月不再设初中班,成为习水县唯一一所高级中学。2006年9月,遵义市政府对习水一中进行了办学水平评估,确定为市级办学水平优秀学校。2009年8月省教育厅确定为“贵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二类)”。
校容校貌
学校占地约68034平方米,生均25.0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544平方米,生均9.42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约9028平方米,生均3.3平方米。学校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学校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有微机室3间,多功能教室3间,多媒体教室46间,语音教室3间,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和学术报告厅;有理、化、生实验室共13间,通用技术教室2间;学校藏书96340册,生均35.5册;有电子阅览室1间;学生阅览室座位300个,教师资料室座位60个;有3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一块;有满足教学需求的音、体、美设备;有满足学生生活需要的宿舍、食堂。
教育理念
习水县第一中学将秉承“责任·行动·幸福”办学理念,创新“全员育人、全面发展”办学特色,落实“教学质量领先,课题研究领先,社团活动领先”办学思路,建设“富内涵、有特色、高质量”的现代名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
学校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的业务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实施“全员育人、全面发展”的的特色管理模式,坚持“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四导原则,实现学生文明素养的规范养成和道德品质的自主内化,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自强意识,有力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师资力量
2011年,学校已拥有46个班,教职工176人,高级教师40人,一级教师55人,学校有1名省级名师,3名省级骨干教师,4名市级骨干教师,4名教师成为市级教学能手,8名教师成为县级教学能手。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8%(其中在职研究生学历4人,获硕士学位2人)。
师资培养
学校重视教师的培训,开办“青年教师学校”,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实现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以“三名工程”(名校、名师、名生)为载体,塑名师,育名生,创名校,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同时,提升师生幸福指数,为师生谋划更高层次的幸福。#p#分页标题#e#
教学质量
在全校教职工的努力下,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一路攀升。学校自2007年来连续8年获得遵义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在2013年遵义市高考教育质量奖评比中学校再次获得遵义市2013年普通高中(二类)教育教学质量奖、语文科团队奖、理科综合团队奖、文科综合团队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个人奖(9大学科14人次)和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奖。2011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436人,一本上线139人,二本上线率达60.3%;2012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518人,一本上线186人,二本上线达67.4%,我校应届生石磊是清华大学招生自强计划贵州第一人;2013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646人,一本上线264人,二本上线达80.75%。我校成为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北师大“师表计划”、中国人民大学“圆梦计划”等名大学校长实名制推荐学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