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琼山中学公立学校

专业与就业指导量身定制雄厚的师资队伍完美的教学设备军事化的管理优美的教学环境完美的就业体系学校咨询老师1对1
当前位置:学成网 > 高中学校 > 海南高中 > 海口市琼山中学
当前位置:学成网 > 高中学校 > 海南高中 > 海口市琼山中学

海口市琼山中学

性质:公立学校
层次:高中学校
海南高中
海口市琼山中学
4.6 很好环境4.6分   师资4.8分   服务4.6分   效果4.4分
院校性质:公立学校办学层次:高中学校
学校形式:全日制建校时间:1913年
学校地址:海口市新大洲大道396-2号
海南高中
资讯MORE+
学校介绍
学校介绍

  海口市琼山中学简介:

  海口市琼山中学(Qiongshan Middle School),坐落于海南省海口市。学校是由海口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公办中学、海南省一级中学、海口市直属重点中学。学校创办于1913年4月15日,系由民国初年的琼山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发展而成,源于宋明年间的琼崖“雁峰书院”;其后历经琼山县立中学、琼山中学、琼山县联立中学、海口市第三中学、海南前哨中学;2003年,更名为海口市琼山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58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有高中教学班69个,在校学生3956人。

  海口市琼山中学创办于1913年4月15日,系由民国初年的琼山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发展而成,源于宋明年间的琼崖“雁峰书院”。明代名臣丘濬和海瑞二公曾求学于雁峰书院。雁峰原位于府城南门,原地称“琼庠”,对面有个三元峰,因常有雁群聚栖,当时在此读书的丘濬便作《雁聚琼庠记》。后人取名“雁峰书院”。清朝末年,由于时代思潮的冲击,科举制度被废除,各地书院相继改为学校,雁峰书院当时也改为雁峰两等小学(即高等和初等小学)。不久又改为高等小学,这就是海口市琼山中学的前身。

  1911年,雁峰高等小学在校长曾对颜先生的领导下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声誉日高。1913年,雁峰高等小学遂奉命改为琼山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由当时的琼山县开明绅士张瑞銮任校长。张校长到任不久,就在第一高等小学的基础上着手创办了琼山县立中学(附设小学部)。张瑞銮升任中学校长,并确定4月15日为学校创办日。

  中学创办初期,因校舍紧缺,为解决这一困难,1914年经当时琼山县县长蒋宗堪裁决,将中学部和小学部分开,中学部暂借府城古楼附近的苏泉书院为校址。1917年,为适应全县小学迅速发展的需要,社会上热心教育的人士便将小学部扩大为县立师范学校(附设小学部),在清代中军游击府遗址建校舍(我校现校址的东侧)。1922年,琼山县立中学也因苏泉书院校址窄小,难展宏图,后经县教育会呈报省政府批准,于当年11月11日迁址入琼州府旧府署(现校址)。1926年2月,县教育会长李春荣呈报经省教育厅批准,将琼山县立中学和琼山师范两校合并。1931年师范班和小学班停止招生,琼山县立中学便成为单纯的普通中学。在师生员工的鼎力奋斗下,学校生机勃发,规模不断扩大。日军侵华期间,府城屡遭日机轰炸骚扰。为师生安全计,琼山县立中学曾迁至琼山县龙塘墟。1939年海南沦陷,学校被迫停课。学校虽然停课,但琼中的学子们为了追求知识和真理,仍几个人、十几人乃至几十人自动聚在一起,分散在各地继续学习,其精神令人钦佩。1945年抗战胜利后,琼山县县长陈哲委任陈继福为校长,组织琼山县立中学在琼山县甲子墟招生复学。当年11月学校从甲子墟迁至海口市西门外竹林村的原日伪琼崖女子一中校址。1946年上半年又从海口迁回府城原址。至1950年春,学校的发展已具相当规模,初中部有76个班,高中部有10个班。#p#分页标题#e#

  多年来,海口市琼山中学乘着改革的东风,锐意创新,勇立潮头,扎实推进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创建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突破,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天的海口市琼山中学正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雄厚的师资队伍,精良的品牌教学,合理的办学格局,优美的校园环境,广阔的升学前景,骄人的办学业绩,推动着海南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目前,海口市琼山中学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抓住良好的机遇,从新时代的新高度规划学校发展的新蓝图,敢为人先,充满信心,朝着“国内知名,全省示范”的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脚踏实地向前迈进。

新闻推荐MORE+
热门专业MORE+
学校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