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武昌文华中学(原文华书院、武汉市第三十三中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过去,创办于1871年,建校迄今一百四十三年。学校是中国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办学理念的新式学校,1962年被定为武汉市重点中学,现为首批“武昌名校”、“武汉市首批标准化建设学校”、“武汉市示范高中”、“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初中21个班、高中9个班,学生近1400余人,初中1000人左右、高中4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14603.26 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37人。
历史沿革
1840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工作在中国开始,1845年美国传教士文惠廉(William·Boone)来中国传教,这是美国圣公会来华的第一位主教。为褒扬文主教来华的传教工作,美国基督教决定办一所学校来纪念他,于是在鄂湘教区主教韦廉臣的主持下,在武昌城南置地创办了一所男生寄宿学校,英文名称是:BishopBooneMemorialSchool。简称是:BooneSchool,译成华语是“文主教在华纪念学校”。仿照中国书院制度取名“文华书院”。于1871年10月2日(清同治十年)正式开学。
这是我国内地第一所新式学校。起初类似于中国的私塾,教学内容一半是《四书》、《五经》,一半是《圣经》,不久开设了英文、算术、格致(自然科学常识)课程等,1874年文华书院开办了女子班,取得“布伦学校”,女校的学生除学习规定的课程外,还学习缝纫、手工、烹饪等。1890年教育教学改革,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体操、音乐、美术等许多课程,教材均采用美国原版教科书。同时还开设有国文、历史等科目,并逐步提高各科难度,教学用语为英语和国语。同时又设立文娱室,学生课余可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在学制方面分为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为两个学期,每周休息一天,每年有寒暑两假。
为适应传教布道的需要,1897年书院又开办了神学班,以培养各地教会所需的神职人员。1903年文华书院增设大学部。这种由中学书院开办大学,当时在全国也是首创。1903年向美国政府立案,文华书院改名为“文华大学校”。1924年大学部合并另两校,起名“华中大学”;中学部则改名为“武昌文华高级中学”,同在昙华林校园内。1927年,学校主持人曾宣布停办,但许多中国籍教师不肯离去,在校园里继续办起“文华补习班”,并向中国政府申请立案,于1929年定名为“私立武昌文华中学”。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方式多样,根据当时形势,创办了《文华学界》、《文华季刊》等杂志,成立了学生军,于1909年首创了中国第一支中国人演奏西洋铜管乐器的乐队,又于1912年首创了中国童子军,并迅速推广至全国各地。学校的校医院不仅为师生健康服务,还开门为市民看病治病。#p#分页标题#e#
学校既有外籍教师,也有中国教师(包括留学欧美的)。学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如:除上课用英语和国语外,英美籍教师和学生一起组织成立“益智会”,专门练习英语,以及创办英语剧社排演英语名剧。另外师生们自愿组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新颖的课程设置,先进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社会影响日益提高。湖广总督张之洞欲办新学,几次亲临文华考察取经。由于文华外语教学成绩突出,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量大,张之洞欲以重金将其孙送文华就读,后因不愿入教而未读成,可见一斑。
1938年迫于日本的猖狂侵略,李辉祖校长率领文华、文华初中二部、希理达女中等500多人南下至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办学,历时八年,流亡办学期间,条件十分艰苦,但全校师生员工同仇敌忾,教学成绩斐然,多次受到教育部嘉奖。
1949年解放后学校由私立改为公立,1952年大专院校调整,华中大学与另两所大学合并,迁址桂子山形成今天的华中师范大学,文华中学响应政府号召由昙华林168亩的校区迁至粮道街原中华大学校园(面积23亩),校名因此改为华中师院附中,1956年学校由市教育局接管,校名为武汉市第三十三中学,1985年又恢复武昌文华中学。
硬件设施
新时期的武昌文华中学在“以关爱之心,育博雅之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逐步形成了“博雅教育”的办学模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垂直攀升的态势。学校办学设备优良、环境优美,蕴含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学校总用地面积14603.26平方米,生均面积1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661.26平方米,生均用地9.5平方米;总绿化面积2849.83平方米;体育活动场所面积5717.60平方米。学校有藏书5万4千多册,生均40.55册,各种报刊杂志上百种。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40多人,高级教师60多人,一级教师50多人。其中高中九个教学班,专任教师32人。近年来,学校有多位教师受到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其中被评为优秀教师的38人、骨干教师22人、优秀班主任18人、优秀德育工作者12人。我校高中部现有省优秀教师2名、省骨干教师3名、市优青2名、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5名,形成了坚强、务实、教学经验丰富和才德兼备的教师队伍。
学校荣誉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斐然,武昌文华中学近几年来先后受到国家、省、市、区各级表彰达140余次。并先后授予“全国百所实践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外语特色教育会员学校”、“湖北省体艺教育先进学校”、“湖北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武汉市示范学校”、“武汉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武汉市外语特色教育先进学校”、“武昌区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武昌区绩效考核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p#分页标题#e#
特色教育
文华中学连续多年荣获武昌区高考质量一等奖,中考教育教学质量奖,但真正助推这所百年老校焕发青春的,还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素质教育特色。在这里,为寻常百姓家孩子的成才提供最需要的教育,成为学校办学思想的核心元素,成为外化武昌区教育局绿色教育的具体行动。
1、英语特色
作为全国外语特色教育会员学校、武汉市外语特色教育先进学校,学校长期坚持开设外语特色校本课程,开展的“一年一次外语节,一月一次外语展示,一周一次外语角”的外语特色活动。目前,学校已聘请两名外教作为普通教师在校专职长期任教英语,让同学们享受纯正的英语教学,为创办“江南的外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体艺特色
作为湖北省体艺教育先进学校、武汉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武汉市体育(桥牌项目)后备人才特色学校、武汉市桥牌项目传统学校、武昌区田径、音乐、美术、科技基地学校,近三年,学校在武昌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稳居团体总分前三名;武昌区中小学智力运动会上五棋(国际象棋、五子棋、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跳棋)一牌(桥牌)分获团体总分一、二名。管乐是学校的传统,也是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1909年10月,学校就在康明德校长(美籍加拿大人)筹划下成立了第一支由中国人自己演奏的铜管乐队。目前,学校特聘德国传奇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的关门弟子、荷兰籍指挥家律德长期在我校担纲管乐合排、指挥。学校管乐队多次承担省、市、区重要演奏任务。美术是学校的传统强项,初中美术小人才获奖人次领先全市;高中美术生高考升学率100%。科技大赛获武昌区团体总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