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武汉市东湖中学创建于1964年,是由原中共中央中南局同意、王任重书记亲自审批、与武汉大学相匹配的武汉市对外开放窗口学校。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武汉市重点中学;1997年,学校被批准为比照省级重点中学办学,并入选《武昌名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湖北省办学水平示范高中;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武汉市新一轮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武汉市首批两型学校。2018年12月2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培养全面发展优质学生、造就德才兼备优秀教师、建设人民满意优异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从严求实高质量、开拓创新快发展、民主自律谋和谐、不断进取图卓越的方针,坚持平和向上、育人至上、发展为上的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亮校的战略,坚持探索主体发展教育新路,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把学校建成武昌区东北片教育发展的重要支点,建成一所办学思想先进、文化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一流,在省、市乃至全国富有影响力的名校。
校园环境
学校面积5万多平方米,拥有高标准的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科技信息楼、办公楼、艺术楼、学生餐厅、学生宿舍楼、大型塑胶田径运动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是武汉中心城区校园面积最大、绿化环境最好、空气质量最优、活动设施最先进、建筑风格最独特的学校之一。
东湖中学位于长江二桥南端,毗邻国家级风景区——东湖风景区,隶属武昌区水果湖街,周边大多是中央部属级单位、省直属单位及大专院校。校园环境幽雅秀丽,雪松如盖,枫叶如火,四季绿树常青,花开不败;站在教学楼顶,眺望东湖碧波,远山近水,奔来眼底,令人心旷神怡;风帆式的大门与以“学海翱翔”为主题的标志性雕塑交相辉映,昭示着每一个东中人,在教育这块天地里扬帆远航,展翅高飞。学校所在社区文化层次之高,交通之便利,环境之幽雅,景色之秀丽,空气之清新,治安之稳定,是武汉市任何一所中小学校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办学规模
学校建筑总面积28000平方米。 现有教学楼一栋(3500平米),有教室40余间(每间可容纳54人),还有临时办公室及储物间若干。 有综合实验楼一栋,其间有理化生实验室10间,劳技教室2间,实验设备按照2000年国家I级标准配备,可满足40个班的实验教学;微机教室3间,按2003年主流机型配置,可满足174人同时上机上网;艺术专用教室5间(有音乐欣赏室、器乐教室、美术教室3个),形体房(240平米)一个,其内布置装饰一流,为武汉市中小学之最大最好;功能活动室若干(有历史、地理、科技活动室及生物标本室),有图书阅览室(200余席、540平米),也是我市中小学中最大之一,另有书库240平米等。办公楼一栋,教师办公室30间,琴房20间,备课室4间,还有会议室、荣誉室、教工俱乐部等设施。#p#分页标题#e#
学生宿舍楼一栋(2400平米),可供400人住宿,为公寓式宿舍,配有空调、风扇、201电话等设施。 食堂一座(800平米),除此之外,还有现代化的塑胶操场一座,3个篮球场,3个排球场及其它运动设施若干,能保证10个班同时开展体育课活动。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职在岗教职工162人,其中高级教师78人,研究生学历28人,全国、省、市、区优秀教师37人;省特级教师、市管专家、市级学科带头人、区拔尖人才、区级学科带头人、区教学能手等36人。全体教职员工团结拼搏、敬业奉献、不断创新,一批教师在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业务比赛中脱颖而出,频频获奖,学校呈现出很强的教育力和发展力。
办学特色
校现有教学班40个,共2000余学生(含三个体艺特长班)。现有教师162人,其中中、高、特级教师113人,全校95%的教师拥有本科或硕士学历。科技信息楼一栋,有阶梯教室一座(可容纳600余人),多功能教室一间(可容纳120人),电子备课室一间,学术报告厅一座(可容纳300余人,集多媒体展示、学术报告、艺术表演为一体),学校已建起了数字化校园,全部高速接入国际互联网,学校新建了家校一线通系统,使家长和学校的联系更加紧密,家长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自已孩子的在校情况。
绿树、红花点缀的校园带给你的是犹如春天般的温暖。闲暇时光,你不如带着你的挚友在空旷的草坪上谈人生、谈哲学,说今日,道未来,那将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高耸的教学楼里阵阵的读书声,仿佛在对你说:"来吧朋友,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我相信当我们拥有这颗智慧之星时,未来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四十年前,经当时的武汉市市长熊飞同志提议,中共中央中南局同意,王任重同志亲自审批,一所崭新的学校——武汉市东湖中学诞生于东湖之滨,与武汉大学遥遥相对。当时的东湖中学直属市教育局,为全住宿、单设高中的窗口学校,列为一类学校(省重点)。学生,面向全市招;教师,面向全市聘。建校伊始,学校以准军事化培养学生,以艰苦朴素熏陶学生,以勤奋好学教育学生,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作为一所开放型的学校,曾多次接待过外国友人的参观,受到好评。文革中学校受创,下放到区教育局,定为二类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