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创建于1906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坐落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116号,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高中,学校坐落在文化发达的武昌区中心,毗邻首义广场,与黄鹤楼隔路相望,是武昌区名校,市级示范学校。属于市级示范重点高中。湖北省教改名校。 1906年建校原名:原名为“女子师范学堂”,后与“善道女中”合并,更名为“湖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当年属于省级示范高中。后又更名为:“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由于学院发展,更名为武汉市女子高级中学,2006年更名为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
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创建于1906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坐落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的华中重镇——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116号,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高中,学校坐落在文化发达的武昌区中心,毗邻首义广场,与黄鹤楼隔路相望,是武昌区名校,市级示范学校。属于市级示范重点高中。湖北省教改名校。
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百年史纪
1905年 前清举人李文藻创办女子师范学堂
1906年 湖广总督张之洞将私立女子师范学堂收为官办
1911年 因辛亥首义,学校停办一年
1927年 湖北省女子职业学校和湖北省女子中学并入,学校性质由师范学校改为普通中学,更名为湖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
1938年 学校因抗战迁往湖北省恩施屯堡,隶属于湖北省立联合中学,更名为恩施女高分校
1945年 抗战胜利,学校迁回武昌原址,恢复湖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名
1952年 收并私立善导女中和私立成达女中
1956年 由湖北省省教育厅直属划归武汉市属,更名为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
1966年 学校大规模改建,校门由面向长湖南村改为面向首义路
1969年 开始招收男学生,成为男女合校的普通中学
1999年 恢复女中建制,比照重点中学招收女学生
2000年 正式更名为武汉市女子高级中学
2006年 恢复男女合校,恢复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校名,招收男女学生
办学条件
学校是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试验学校、武昌区首批艺术特色学校和花园学校。 学校占地总面积4200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目前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1幢,行政办公楼、艺术楼各1幢,塑胶运动场1个,体育馆、学术报告厅、艺术厅、食堂和学生公寓各1所,设施齐全的理、化实验室各3个,生物实验室2个,校园有线电视和广播系统各1套,电子备课室、监控室各1间,标准化微机房2个,劳技教室1间,图书室总面积290平方米,藏书6万余册,报刊杂志160多种,学生阅览室316平方米,可容200多学生,艺术楼内配备音乐教室3间,琴房10间,美术教室6间,形体房1间。#p#分页标题#e#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员工143人,省市区学科带头人1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3人,高级教师65人,区优秀青年教师8人,区级教学能手4人。1956年毕业证书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含7个艺术班),在校学生1762人,教职工143人,专任教师120人,其中高级教师59人,中级教师45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110人,研究生学历(含在读)34人,市、区学科带头人7人,优秀青年教师9人。
办学理念
2002年以来,学校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以《武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对武汉市女子高级中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报告》为指导,遵照市级示范学校的要求,按照艺术特色的办学思路,坚持内涵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方面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学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在校教师和学生数逐年增加,办学效益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校园环境
校园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办公楼、图书楼、艺术楼、学生公寓一栋、配有体育馆、微机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体音美活动室、形体室、艺术厅等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校园里、有百年银杏 ,参天香樟,苍松翠柏,葡萄琵琶。鸟语花香,春华秋实;亭台廊榭,掩映其间,被誉为花园式的学校,是青少年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学校教室配有多媒体、投影仪、广播喇叭。食堂已达到标准化。2006年10月召开百年校庆。
办学特色
学校有多个社团,其中文学社、广播台为学校师生交流最为密切。
一、办学思想更加明确三十九中在百年办学史上,始终秉承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人生教育是该校的百年传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更加坚定了为学生想一生、为社会想百年的教育理念,坚持通过德育、课堂、管理、实践、校本、环境等多种途径深化人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人生教育的理念规范我们的言行,将人生教育的理念内化为全体教职工和干部的教育思想,外化为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德育校本课程成为全面实施人生教育的重要载体,《培养女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探索与实践》入选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优秀成果,《中华传统美德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已被湖北省教科院正式批准为重点科研课题。
二、办学规模逐步扩大1999年,学校为探索特色发展之路,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改制为女子高中。到2001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该校进行市级示范高中督导评估时,学校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0多人,在校教职工113人。遵照评估组“完善办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的指导意见,学校在坚持女子教育特色的基础上,积极谋求创新发展。一方面,积极扩大对外宣传,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招生范围扩大到武汉市新城区乃至全省。另一方面,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提高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信任度。2006年秋,为适应武昌区南片高中布局调整需要,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学校恢复面向全市招收男女学生,其后几年招生人数持续增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p#分页标题#e#
三、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和生源状况的逐渐改善,学校的办学实力也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05年以来,学校不仅基本偿还清了用于校园硬件建设的2000多万元银行商业贷款,又在上级关怀下,投资380多万元修建了开放式塑胶运动场,投资40多万元更新了微机室计算机设备,新建了教师电子备课室,更新了教职工办公设备。与此同时,教职工福利待遇年总支出也逐年增加,为全校教职工提供了免费早、中餐,解除了教师后顾之忧。经过与相关部门的谈判,截止目前,学校已全部收回门面房的经营权,通过门面出租的形式,保障了学校有源源不断的收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待遇。几年来,教师队伍稳定,青年教师得到了有计划的培养,还吸引了区内一批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秉承人生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对在校学生全方位实施人生教育。在女生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因性施教方法,培养了全体女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品德;在德育形式方面,积极创新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以艺育德、以德益智、以智立人的德育新形式,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德育新局面;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传承百年历史上“诚勤洁朴”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博爱、和谐、坚毅、争先”的校风,“诲人不倦、铸魂启智”的教风,“勤学善思、乐学好问”的学风。
五、社会声誉不断提升2002年被命名为市级示范学校以来,我们认真分析了生源特点,深刻理解 “示范学校”的内涵,增强了示范学校的社会责任,对全校教师提出了敢于担当、勤于作为的要求,倾心尽力为普通市民家庭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创造条件。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通过为贫困家庭学生减免学费、设立奖学金、建立自强基金资助贫困生等途径,几年来,所有在籍学生没有一例因为家庭贫困原因而辍学,为千百个家庭燃起了明天的希望。汶川地震灾后,全校师生踊跃捐款,主动承担北川中学学生张琴在汉治疗期间的学习辅导任务。
同时,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学校连续4年获得武昌区教学质量一等奖,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升办学理念,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创新办学特色,各方面工作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落实了武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的整改要求,较好地发挥了市级示范学校的示范作用,保持了市级示范学校应有的水平。
学校社团
学校是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试验学校、武昌区首批艺术特色学校和花园学校,践行科教融合、艺术校园的理念,在学习的同时发展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兴趣爱好。社团部部长、学生会主席:李祎、揭凯dv社、广播社、文学社、舞蹈社、话剧社、音乐社、动漫社等。#p#分页标题#e#
办学成就
2005年至今,学校连续4年超额完成高考工作目标,连年获得武昌区教学质量一等奖,多次被武昌区教育局授予“艺术教育先进基地”称号。作为武汉市艺术特色学校,艺术特色教育是学校办学的一个亮点,艺术特色班高考本科上线率保持在98%以上。与此同时,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长足发展。
今天的三十九中不断探索教育改革和发展新路,针对学生特点,提出崭新的办学思想,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成为省内乃至国内的知名学校。2005年以来,历年高考均大幅度超额完成区教育局下达的重点、本科和专科三条线升学目标,升学率超过95%,艺术班本科上线率超过97%,学校因此连年获得武昌区教学质量一等奖。
学校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同时,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校园内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展现才华,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精彩纷呈,使得可与活动丰富,提升创新能力。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永不满足于现状,目前,正竭力打造武昌区南片优质高中品牌,研究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推行小班教学,建构高效课堂,深入挖掘学生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合格新生,为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所获荣誉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武昌区“教育创新示范岗”、“教书育人十佳示范岗”、“先进工会”、“先进团委”、“教育教学目标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2006年恢复“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校名,面向全市招收应届男女初中毕业生。学校曾被武汉市政府授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武昌区先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