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地区贺昌中学公立

专业与就业指导量身定制雄厚的师资队伍完美的教学设备军事化的管理优美的教学环境完美的就业体系学校咨询老师1对1
当前位置:学成网 > 高中学校 > 山西高中 > 吕梁地区贺昌中学
当前位置:学成网 > 高中学校 > 山西高中 > 吕梁地区贺昌中学

吕梁地区贺昌中学

性质:公立
层次:高中
山西高中
吕梁地区贺昌中学
4.6 很好环境4.6分   师资4.8分   服务4.6分   效果4.4分
院校性质:公立办学层次:高中
学校形式:全日制建校时间:1945年
学校地址:吕梁市离石区贺昌路南大街2号
山西高中
资讯MORE+
学校介绍
学校介绍

  该校创建于1945年,为纪念我党早期革命家贺昌同志,1946年校名由“晋绥建新中学”改为贺昌中学。1999年被确定为“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0年7月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学校”,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德育示范学校。现任校长李宝平。

  校情概览

  2004年,在吕梁市委、市政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规模发展”精神指导下,贺昌中学与原离石区高级中学合并,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现有教学轨制24轨,教学班级72个,在校学生47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45337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9984.17平米。 现有教职工389人,专任教师279人,其中高级教师93人,中级教师118人,有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人,省级教学能手12人,市级教科研专家库成员20人,市级中青年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2人。中青年在教师队伍中占有极大比重,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投资了1000余万元,建成了双向控制闭路电视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新增现代化教学仪器3套,添置图书10余万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备齐全,教室全部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贺昌中学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秀的历史传统,全新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优质的教学资源,显著的办学力量,良好的社会信誉,成为吕梁山上一所有巨大影响力和特色示范作用的高级中学。

  中学简史

  吕梁贺昌中学建校65周年,以我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贺昌烈士英名命名,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级示范高中。

  创建(1945-1949)

  1915年,据离石县志记载,离石高等小学堂改名离石县立高等小学校,校址在今贺昌中学文庙院内。1918年,贺昌在此就读。

  1927年,离石县私立初级中小学在文庙内兴办,城内人傅秉雄任校长,挂牌“离石中学”。七七事变后被迫停办,1943年后又开办两年。

  1945年9月,抗战取得全面胜利。政府利用日伪中学的基础,筹建了晋绥建新中学(意为“建设新中国”)。晋绥解放区战犯调查委员会委员、离石县议会副议长刘菊初任校长,史立言任副校长(兴县人,主事),专属教育科长薛子达兼教导主任。

  1946年3月,学校正式开始上课。县志记载有学生60余名。后经考试分为两个班:中一班、中二班。

  1946年后半年学校扩建,向北面发展。学生增加到200余名。前院增加了中三班,后院新开了师范班,后改为干部队。这一时期有些革命老同志倡议为纪念贺昌革命烈士,将“建新中学”改为“贺昌中学”,经贺龙司令员(另一说王震)建议,晋绥边区公署决定,通令学校改名。“建新中学”于1946年8月15日正式改为“贺昌中学”。#p#分页标题#e#

  1947年春土改开始,学生被分为三支进行减租减息运动。回校时已到农历5月,为避国民党敌机轰炸,学校搬到枣林进行学习大约一个月。6月,因“抗旱避荒”和防空备战等原因,学校暂时停办。师生投入解放战争中,男生参军参战,女生大部分到战地医院当护员。

  1948年9月遵照上级意见学校复课。贺中在大武复课开学。复课后与贺龙中学合并称为“贺昌中学”。校长仍为刘菊初,柳云为副校长兼党委书记,景子彦任教导主任。1949年6月,贺中从大武搬回离石城内原校。根据当年3月晋绥边区教育会议确立的中等教育的任务,中学主要是培养一批教师骨干及对区、乡干部进行文化补习。1948年招收的师范生与两个专署办的示范班合并,又招收了部分插班生,学生约100人。另又接收南下干部家属青年妇女队2个。约200人。文化干部补习班一个,一年中学班一个。附设干部子弟学校,继续完成教育任务。

  1949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太原市正式成立, “贺昌中学”改为“山西省立贺昌中学”由省政府直接管理。

  发展

  (1950-1976)

  1950年,贺昌中学基本转为普通中学,当时在校生有4个班(初中一、二、三、四班),150多人,两个新招的师范班,即贺中师范一班、二班,共约100人。

  1951年正月,招收师三、师四两个初师班。每班四十多人。

  1952年学制调整:由春季招生改为秋季招生。招收初中班5个,学生251人。并开始办高中,成立高一班,学生45人。至此贺中发展为完全中学。

  1953年秋柳林中学合并于贺昌中学,停止招收师范班。

  1954年政府强调集中办学,贺中停办两年高中。

  1957年开始,响应国家号召,开设校办工厂,在明伦堂附近,另外还办有缝纫厂、砖厂、养殖场、农场。学生利用假期参与劳动。1958年大炼钢铁,学生去安家庄等地做工。

  1959年,省地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强调一条龙办学,将离石农机厂的技术人员组成一个大专班。同时又把交口民办初中6个班,城内民办初中,城内完小全部并入贺中。这样何种加上新招班级,在校高、初中班31个,学生1351,教职工258人,全校总计1610余人,校名改为为“贺昌综合大学”,一年后停办,贺昌中学归县所属,校名仍为“贺昌中学校”。

  1960年暑期,高五班毕业学生52人,参加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名列晋中地区的第一名,因此被评为全省的优等校。

  1961年9月,对全县农中进行精简调整,只保留了6所重点农业中学,其余停办,城关农业中学附设在贺中。这年暑假期间明伦堂失火,也因为这次教训,贺中校门由1927年以来一直位于会议室东侧的写有“离石中学”的门拆掉。#p#分页标题#e#

  1962年秋,学校将高初中分设,初中部在本校,高中部3个年级5个班,学生322人,设在袁家庄校内。1964年搬回学校本部。

  1965年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贺昌中学走开放办学之路,在安国寺办了贺中分校。高20、21班的师生在此分校除学习文化知识外,还开荒种地,深入周边农村。1966年全县高初中全部停止招生,时间长达四年。

  1969年学校恢复初中招生,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1970年冬,恢复高中招生,学制也改为了两年。是年招收高中班5个,学生280余人。

  1971年9月,为响应学工学农,与离石发电厂联合办学,从高中班22到26班学生中每班抽8名学生入电工班学习。这年拆除贺中牌坊式大门。学制调整:改为年初入学,年底毕业。

  1972年,附设两个师范班,为贺中师五、师六班,学制两年,中师性质。1974年1月学生毕业分配。

  1975年, 9月,在贺中由县农业局、农机局、工业局、水利局、文教办公室联合创办了一所“五七”大学。设农机专业和植保专业,招收两个班,学员92人。

  腾飞

  (1977-2010)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1978年贺昌中学由吕梁行署直接管辖。1978年学制再次调整为:秋季入学,学制仍为两年。

  1979年贺中招生,全县统一考试,共招收高中班6个,共230人。

  1981年,贺昌中学被确定为首批重点中学。学制由两年制恢复为三年制,从1981年到1987年,高中每年按四轨招生。

  1988年8月间贺中调整为单办高中,在校初中班138到145归离石中学。

  1988年开始每年以六轨制招生。

  1991年,确定为全省高中“两项改革”试点校。

  1997年,扩大规模以八轨制招生。

  1999年,确定为“山西省现在教育技术试验学校”。

  2000年,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学校”。

  2001年.每年以十二轨制招生。

  2004年、2005年,每年以十四轨制招生。

  2006年,离石高级中学划归贺昌中学,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高三在东校区。当年招收26个班。

  2007年至今,每年以二十二轨制招生。

  2008年,被定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基地学校。

新闻推荐MORE+
热门专业MORE+
学校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