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县第二中学简介:
巴楚县第二中学创建于1959年,最初称为巴楚县汉族完全小学,建校初期,仅有教室3栋、办公室4间、教职员工6人、学生60人。
1966年,由小学戴帽首创初中班;1971年,设高中班;1972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巴楚县第二中学;1986年,小学部从二中分离,成立了巴楚县第二小学;2002年,初中部从二中分离,与巴楚县第三中学组成民汉初级中学。2007年,巴楚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在县城以北新行政区选地组建一所以汉语言教学为主、民族双语实验教学为特色的寄宿制完全中学。2009年6月,新学校剪彩破土动工建设,经过两年多的严格施工,一所新的学校从一块荒地上拔地而起。2011年10月8日学生进入新学校,新的巴楚二中正式开始启用。
巴楚县第二中学是巴楚教育发展史上办学规模最大、办学设备最先进、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北临银泰路、南临体育路、东临友谊北路、西临迎宾北路,占地面积350余亩。现有教学班64个(高中20个、初中44个)、双语班9个(高中3个、初中6个),在校学生3126人(高中910人、初中2216人),共有双语班学生700多人;现有教职员工228人,其中专任教师210人,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27人,学历100%达标,是一支具有“求实、奉献、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巴楚县第二中学规划建设教学楼、综合实验楼、2栋学生餐厅、6栋学生公寓楼、1栋远程教育中心综合楼和2栋学生浴室,总建筑面积7.2万m。学校的建设和配备预计总投资2个亿,其中县财政投资1.55亿,上海援建0.45亿。学校教学楼内设90间教室和配套办公室,可满足4500余名初高中学生就读和300余名教职工办公;实验楼内设初高中理化生实验室、视听阅览室、数字化实验室、计算机教室、教学功能区及室内乒乓球室、音乐教室、1700余m的室内活动平台等音体美功能区;2栋餐厅每栋可同时容纳2500余名学生、教职工用餐;学生公寓楼可容纳住宿生4500余名。
2009年6月,教学楼、实验楼、2栋学生餐厅、三栋学生公寓楼陆续开工建设。截止2011年10月初,学校前期已如期完成3.67万㎡的工程建设任务,后续3.53万㎡的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全部完成施工工程和在建工程总投资为1.1亿元,其中县财政已投入8700万元,上海援建资金完成投入1000余万元。学校于2011年10月8日实行教学区和工程施工区分隔,教学楼、三栋学生公寓楼、南餐厅完工投入使用;实验楼、北食堂进行工程施工中;上海援建学校的3000万元教学、办公、实验室、运动场等设施设备也按使用要求配备到位。至今,学生课桌椅、书包柜、教室黑板等教学设备,教师办公桌椅、办公橱、电脑等办公设备,学生床、衣帽柜等住宿设备,南食堂厨灶具设备,教室移动多媒体、校园广播、监控、电话、LED信息发布等弱电也已运到现场完成安装、调试。#p#分页标题#e#
巴楚县第二中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优良传统,审时度势,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勇创一流”的办学理念、“县市第一、地区领先、全疆知名”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思路以及“科学规划、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办学原则,按照“领导班子统筹发展、教师队伍内涵发展、高中初中同步发展、育人环境和谐发展”的办学规划,尚科学,重职能,建立效能型、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的领导班子;树师德,强师能,造就一支乐于奉献、善于合作、勤于钻研的教师队伍;倡认真,促文明,培养吃苦耐劳、自主合作、知行并进的合格中学生;秉传统,提品位,构建和谐文明、清新优雅、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全力实施“文化立校”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的南疆名校。
淑气催新,任重道远。在新时代的乐章中,传承半个世纪历史积淀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巴楚县第二中学,必将站在新的起点,励精图治,满腔赤诚地谱写巴楚县基础教育的壮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