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第一中学公立

专业与就业指导量身定制雄厚的师资队伍完美的教学设备军事化的管理优美的教学环境完美的就业体系学校咨询老师1对1
当前位置:学成网 > 高中学校 > 四川高中 > 泸县第一中学
当前位置:学成网 > 高中学校 > 四川高中 > 泸县第一中学

泸县第一中学

性质:公立
层次:高中
四川高中
泸县第一中学
4.6 很好环境4.6分   师资4.8分   服务4.6分   效果4.4分
院校性质:公立办学层次:高中
学校形式:全日制建校时间:1944年
学校地址:泸州市泸县云龙镇云龙镇大水河村
四川高中
资讯MORE+
学校介绍
学校介绍

  学校简介

  泸县第一中学,前身私立泸南中学成立于1944年。1952年8月更名为“四川省泸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10月升格为完全中学,并更名为“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 学校是中国西部名校、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学校占地面积近200亩。学校有教职工372人,其中一级、高级教师182人。现有学生5561人,有教学班99个,其中高中班75个,初中班24个。

  办学历史

  泸县第一中学,前身私立泸南中学成立于1944年,系中共南方局为党的地下工作斗争需要创建的。中共北平辅仁大学党支部书记刘国瑞首任一中校长,冯玉样将军曾任名誉董事长;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曾在这儿度过了她的童年。1952年8月更名为“四川省泸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10月升格为完全中学,并更名为“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

  泸县一中的由来及第一次大搬迁

  1952年8月,四川省文教办公室根据国家教育指示精神,以[1952]中字第2145号文件通知泸州专署,同意将泸南中学等四所私立初级中学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

  1952年8月,泸南中学更名为“泸县第一初级中学”。之所以命名为“一中”首先是因为她是中共地下党办的学校,泸州专署于1952年12月决定将泸南中学更名为“泸县第一初级中学”。1953年12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李井泉任命张国权为泸县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原有教职工在无甚变动的基础上略有增加。将原来的13班调整为两个班,新招生4个班,共6个教学班 。

  泸南中学为泸县一中,泸北中学也就是泸县二中。以后由泸县政府新建的中学,就按建立的时间先后顺序,命名为三中、四中……

  泸县一中的第二次大搬迁

  1953年2月,因工农速成中学急需小市江阳中学旧址来培训工农干部,县政府又通知泸县一中迁至泸县毗罗寺(原泸州农职校旧址,即现在的泸州市实验中学)。学校又一次进行了大搬迁。在这里只进行了一学期的正常教学工作。

  泸县一中的第三次大搬迁

  泸县一中在毗罗寺进行了才半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县委县政府从泸县教育的整体布局考虑,整个泸县东部没有中学,加之石马乡的郭堰是较大的地主庄园,庄园四角还有碉楼,房舍宽敞,依托现成资源,于1953年8月决定:把泸县一中从毗罗寺搬迁到郭堰。张国权校长再一次带领全校师生把可动产肩挑背扛,十分艰难地搬运到郭堰,又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中。从1953年上期起,学校根据上级规定,各年级均按毕业年度命名。当时计有1954级两个班,1955级4个班。下期新招1956级两个班。学校共有教职员工27人。

  泸县一中的第四次大搬迁

  泸县一中在郭堰正常运行刚一年,县委、县政府再一次调整中学布局,考虑到泸县云龙乡大水河桐阴中学旧址闲置(解放后泸县初级师范学校曾在此办学三年)。这里山清水秀,古木参天,也是地主的一座较大庄园,于1954年7月再一次决定将泸县一中从郭堰搬迁到大水河。张国权校长第四次带领全校师生又将可动校产艰辛地搬到大水河。当年有55级4个班,56级两个班,57级两个班,共8个教学班。教职员工30人,校长为张国权、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是胡峙。张国权校长在一生办学的十年中就经历了七次大搬迁,每搬迁一次都要平整操场,挖水塘以供应饮用水,劳动十分繁重,生活极为简朴。真是劳苦功高,永载史册。#p#分页标题#e#

  硬件设施

  泸县第一中学开学典礼学校地处西部欠发达的农村——四川省泸县云龙镇,学校占地近200亩。学校投资380多万元建成了校园宽带网,配备管理软件,为校园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保证,基本实现了教室多媒体化;投资800余万元建成高起点、高规格的塑胶篮球场和由国家田联颁发比赛合格证的400M国际标准的塑胶运动场;建成了以大学标准配备图书馆、阅览大厅、电子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电教中心、网络中心的科技楼;配备了全市一流的语言室、计算机教室、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教学后勤实现了社会化,修建了两个能容纳7000多人同时就餐的食堂;有满足学生住宿要求的寝室,建成了配备空调、淋浴器、热水器、电话、卫生间等现代化设施齐备的博华公寓和若水公寓。学校投入5000多万元巨资强化硬件建设,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拥有两个塑胶运动场的学校,包括一个标准塑胶足球场和六个塑胶篮球场、四个捧球场。学校是全市第一所实现教室多媒体化的学校。2003年秋期,实现了每个班均有外籍教师任教的目标。拥有现代生活设施齐备的博华学生公寓、理化生实验室、多功能电教厅、图书馆、劳技中心第二科技楼。校园网已于2002年秋期正式投入使用。学校绿化覆盖率82%,校园内绿意融融,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荷塘映月,柳枝婀娜,桃红李白,曲径通幽。

  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372人,其中一级、高级教师182人,先后评出特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后备人选5人,有省、市和县级优秀教师、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26人。

  学校先后拥有四川省劳动模范1名,特级教师3名,“四川省德育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优秀教师”4人,有55人攻读包括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在内的研究生课程。学校有省级骨干教师、市县级名师和市县级学科带头人126人。

  学生成绩

  自1978年以来,学校在区位、生源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升学人数和升学率均位居全市前列,并先后培养出了十个市县状元,有数十名学生升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知名品牌高等学府。

  教师成绩

  学校先后有8人次获省青年教师优质课一二等奖,25余人获市青年教师优质课一二等奖,有各级学会负责人25人。先后有两人获四川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多人获学科竞赛和教学技能竞赛国家、省、市县竞赛奖励。学校是教育部“十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促进对其学习成就的影响》子课题《农村中学生自信教育“分级上升”策略研究》承研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心理学研究》子课题《普通中学师生情感互动教育实践活动研究》承研单位(现已省政府立项)。系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课题西南师大实验区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中会国家级教改课题“学堂”主人,训练”实验学校,先后有6项科研课题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p#分页标题#e#

  所获荣誉

  学校是中国西部名校、全国优质品牌学校、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四川省人居生态活动园区、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园林式单位、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四川省档案工作一级单位、国家外国文教专家局颁发给我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认可单位”、中国社会调查所教育调查“社会公认特色育人成功单位”、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网全国教育网系统理事单位、西南师范大学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实验学校、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特长生培训基地、四川省巴金文学院文学新苗工程基地;是四川省绿化百佳单位、四川省校园绿化示范学校、泸州市首批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网全国教育网站系统理事单位,被教育部、中国社合调查所命名的”特色育人成功单位”;是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中小学实验示范校、四川省校园文化特色学校。

  文化传统

  学校以“崇德、励志、勉力、笃行”为校训,以“以范以教,作育谋国”为办学理念,以“实施和谐教育,注重自主发展,培育创新人才”为治校方针,以“向善向上,多元成才”为人才培养目标。

新闻推荐MORE+
热门专业MORE+
学校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