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县芦台第一中学简介
芦台第一中学,位于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一中路1号 ,创办于1913年,坐落在美丽的蓟运河畔。上个世纪中叶她是享誉(北)京(天)津唐(山)地区的“宝塔”学校,1978年被市政府确立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4年成为天津市首批高中示范校。多年来,芦台一中秉承 “勤、慎、朴、洁”的校训和“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未来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倡教、学、做合一,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的治校方略,凝练了“求真、求实、求新”的教风和“勤学、乐学、善学”的学风。芦台一中办学业绩优异,荣誉卓著.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绿色学校,受到国务院表彰,高考上线率100%。
设施设备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与绿化美化同步,校园绿树成荫,芳草铺地,花朵飘香,一个整洁、美丽的芦台一中矗立在蓟运河畔。2006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 按花园式学校标准绿化、美化校园,以优美的环境文化净化、美化学生心灵。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爆发,学校全部房屋被夷为平地。1978年重建,改平房为楼房,共建成教学楼、阶梯教室、合班教室、试验楼、图书楼、礼堂、教职工及学生宿舍楼总面积9750㎡。1995年到1997年进行大规模改造、扩建第一期工程,本期建设项目包括主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楼2幢,大礼堂一座,校内排水及道路全部改造。此外,学校和政府共同出资将一中路改造成6米宽的水泥路。2000年开始的第二期改扩建工程恰逢天津市建设示范高中校,芦台一中确定为首批建设单位。工程到2003年结束,新建图书馆一幢,扩建实验楼1000平米,购地(原宁河商校)5700平方米,建体育馆一座并附露天游泳池,将原有土田场地改造为具有四百米塑胶跑道,人造草坪足球场的运动场。
师资力量
教职工308人,专任教师231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100%,其中硕士研究生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57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84人,一级教师102人,市、县学科带头人25人。
在天津市历届青年教师 “希望杯”大赛中32人获一等奖,10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在省市级评奖中获奖。一些合著或专著先后出版。
学校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年级组为管理实体,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现基层整体优化组合,把业绩考评、教职工聘任、合理流动结合起来,逐步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理顺了年级组和处室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使之成为协调统一、团结高效的工作实体。学校多次被评天津市先进、文明单位。#p#分页标题#e#
办学宗旨
学校宗旨为“教育救国”。初创前十几年基本上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做法,课程、教材学西欧、日本,摸索“教育救国”途径。20世纪20年代末,校长杜心耕(书田)接受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张伯苓“平民教育”思想,将学校办学目标确立为为平民而教育,为教育的平民,实行“教、学、做合一”,提出“勤、慎、朴、洁”的校训。当时校歌“广厦平开芦水岸,大庇寒士尽欢颜。好从实际求生活,不把虚名误少年。勤劳作、苦钻研,准备身心发展,前途努力莫迁延,三载 一瞬间。”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办学思想。“勤、慎、朴、洁”校训成为一代代师生自觉奉行的行为准则。
学校荣誉
在近一个世纪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培养二万余名莘莘学子,近千人成为各方面专家、教授,不少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有部长级干部赵启正、黎明等,戏剧作家丁一三,美术家朱帆、周思聪,书法家李仲耘等。
1960年获国务颁发的“全国教育先进单位”荣誉奖状,1998年教育部劳动技术教育先进校。1986—2003年8次获天津市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2007年获全国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9月25日,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