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一所正规化的玉溪市红塔区洛河民族中学建成了,人民热情洋溢地说:“党为人民办实事,政策暖人心。”使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用科学技木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的政策得以实践。洛河民族中学的创办,是洛河人民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迈进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百年大计,教有为本。由于教师们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每年都有100多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毕业生考入高一级学校进行深造,还有大部分毕业生奔赴各行各业,为开发和建设山区作出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局面。洛河乡(原公社)也和全国一样,形势大好。1980年初,洛河公社党委在飞文兴书记的主持下召开党代会。他在会上说:“我们山区落后,不是民族落后,而是文化落后。我们今后务必在三中全会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振奋精神,团结一致,重新认识洛河,开发洛河。我们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材,大力发展洛河的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用科学校术来改变洛河的落后面貌……。”会后,飞书记单独把学校支部书记张继和同志留下来,读了准备在洛河创办一所民族中学的意见,并作了研究。之后,张继和同志来找我谈了创办民族中学的计划,并传达了公社党委的指示精神。同时要求我起草一份申请报告,请示上级主管部门研究批示。
当时,我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和洛河地处高寒山区,全公社总人口七千八百多人、文化落后、大部分学生上中学难的客观实际,于一九八零年四月,拟定了创办洛河民族中学的申请报台。复印五份,公社党委签报云南省教商厅。玉溪地区教育局、中共玉溪县委会、玉溪县文教局。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和支持,不久,批准了办一所初级中学的请求。这个批示下达后,人们奔走相告,民心大快。在公社党委的倡导和支持下,同年六月,由公社直接调来两台推土机,在离洛河六百米处的响水破土动工平整校址。同年冬季,公社党委安排罗庆福同志管理工地,请桂井基建队开始建盖学校,建校工程规定在一九八一年七月验收交付使用。
多年来,学校遵循“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尚德明智、至善至真”的校训,在“育人教书、刚柔相济”的教风影响下,初步形成“突破自我、体验成功”的良好校风,“志存高远,永不言弃”的学风。以水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景观规划建设,突出了洛河民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丰富的水资源优势,走以水尚德、以水明智、以水审美、以水通变的学校内涵式发展特色兴校初见成效。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理念下践行学生自治、自律的互相监督管理体制,通过开展“三情教育”(民族情、师生情、同学情)模式,校园内营造出了浓厚的民族团结、师生互敬、同学友爱的和谐氛围。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2008年来,通过请国内知名心理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有效转变教师的生活观、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坚持开展结合校情、激发学生潜能的“体验式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尝试“三疑四学一悟”教学模式,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一批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研能力得到明显提高。#p#分页标题#e#
有13名教师获市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学竞赛,自制教具、多媒体软件竞赛一、二、三等奖, 4人成为市、区级骨干教师,1人被聘为红塔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授课教师,1人被评为玉溪市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红塔区优秀班主任,1人被评为文明市民。教师撰写论文、征文有11篇获国家、省、市、区级奖。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不断提高,2008——2010年的中考报考率分别为100%、100%、96.8%,2009年中考考取玉溪一中1人,实现了“零”的突破。学校先后荣获“市德育先进学校”、“区体育先进集体”、“区文明学校”、 “区文明单位”、“全国学校心理学教育实验先进学校”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