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大理市第一中学坐落于大理古城,校园内有州、市两级重点保护的西云书院旧址,有“种松碑”、“御碑”等著名碑刻,学校为云南省一级一等重点中学,成都军区国防生生源基地,电子科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 学校创办于1911年(辛亥年),1953年命名为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校名沿用至今。截至2010年6月,学校占地42667平方米,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12人。
历史沿革
云南省立第二中学
1877年(清光绪三年)10月15日,云南提督杨玉科调任,将其在大理的爵府、田产及其它产业捐赠地方办学,由迤西道承办“五府”(大理、楚雄、永昌(今保山)、丽江、顺宁(今临沧),“三厅”(蒙化(今巍山)、景东、永胜)所共有的公立书院-西云书院。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迤西“高等学堂”始办新学。
1910年(清宣统二年),定名为“云南省第二模范中学堂”。
1911年(清宣统三年),更名为“省立第二中学”。
1928年(民国十七年),在李浚校长任内,校务会议确定1887年10月15日为学校成立纪念日。
云南省立大理中学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由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立大理中学,素以“滇西最高学府”著称。
1947年10月(民国三十六年),学校举行了70周年校庆,当时的省府主席卢汉、省教育厅厅长王政为学校题词祝贺。
1949年5月,云南省政府决定将省立大理女中并入大理省中,实行男女合校。
大理人民中学
1950年1月,中共大理地委、大理专署把大理的五所中等学校(省立大理中学、省立大理女子中学、国立大理师范学校、县立大理中学、私立中正中学)合并,成立“大理人民中学”。
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1951年,学校就被定为云南省的重点中学。
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
1953年,学校命名为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校名沿用至今。
1993年7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
1996年11月,学校被云南省科协、教委、青少年科技辅导委员会评为“云南省青少年小火星计划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1997年3 月,学校被省教委评为“云南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1995年5月,经市、州、省领导部门批准,学校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教育学院附中结成友好学校,通过互访,建立了经常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2000年4月,学校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11月,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11年,学校被评为云南省一级一等中学。
硬件设施
截至2010年6月,学校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田径和篮球、排球、足球场,标准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多功能语音室、多功能厅、多媒体计算机房等教学设施。2004年8月,学校建成二层仿古建筑教学楼,该教学楼共有24个教室。#p#分页标题#e#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在编教职工171人,其中云南省中学特级教师4人,硕士研究生16人,参加“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级、省级培训5人,在聘高级教师67人、中级职称49人,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1人,云南优秀教师1人,大理州“白州教学名师3人。
对外交流
截至2014年5月,学校分别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教育学院附中、泰国曼甲必中学、泰国博丁一中、澳大利亚米尔迪拉市梅尔滨中学等国外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派出七批139名师生分别到日本、泰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教育考察和访问。接待美国、日本、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等国的教育考察团计150多名师生到学校进行教育考察或交流访问。
素质成绩
2014年5月6号,在大理市中小学生“美丽的洱海,我想对你说”演讲比赛中,学校何思雅同学获得比赛的一等奖。
2013年4月,在第28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大理古城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关于近几年流行语及其影响的研究报告》、《绿色校园——如何为大理一中节能降耗》等4个项目荣获三等奖。
2012年,在“世纪金榜杯”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感恩书信大赛云南赛区中,学校2014届左梓伊、姜霞、洛桑、张玉霞等58名同学获得一等奖。
2011年6月,在第五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五位同学获一等奖,七位同学获二等奖,九位同学获三等奖。
学校荣誉
1992年,学校被国家语委评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先进集体”。
文化交流1995年,学校被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联合评为“全国1994—1995学年度开展冬委体育锻炼活动先进学校”。
2000年11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4年1月,学校被云南省教科院认定为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
2007年,学校成为成都军区国防生生源基地。
2008年12月,学校获云南省绿色学校称号。2011年12月,学校成为电子科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
2013年9月,学校被评为大理州2013年高中考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