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作文结尾(1)
结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写作训练*
1.试以"爱说爱笑的爸爸这两天怎么忽然变得少言寡语了呢?"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2.试以"最不爱唱歌的爸爸今天下班回来突然哼起了小曲"为文章的首句,口头写一篇记叙文。
3.试以下面一句话为文章的结尾,在其前边写一片断,或描写情境,或描写人物心理。
"此刻,响亮的'嘟嘟嘟'的汽车喇叭声在她听来,真好象一首欢快而悠扬的乐曲。"
4.以下面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写一篇记叙文。
"唉,有些东西渴望得到它时,往往憧憬得无比美好,可一旦拥有后,才会发现,它给你带来欢乐,同时也带来烦恼。"
5.检查以前的几篇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能不能修改得好一些。
小升初作文结尾(2)
2.问:“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答:“我叫红领巾。”
3.“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来到了xx公园春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假山……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会永远记得这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
4.“望着缓缓升起的红旗,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5.“买东西的时候阿姨多找了2角钱。低头看到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就退回去了……我低下头,发觉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
6.“今天是我第一次洗衣服,今天是我第一次洗碗,今天是我第一次叠被子,今天是我第一次……”
7.“在我的记忆里,有这样一段故事有如最亮的星星一般……”
8.“我的脚像灌了铅一样……”
9.“下课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啊!”
10.“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比起来,我的心里惭愧极了……”
小升初作文结尾(3)
题目:回报
材料:从出生起,我就被爱包围着。家人、朋友、老师、同学……都是那么真心地爱着我。今天我终于有了一次回报的机会。
要求:以所给材料为文章开头,结合自己生活体验的一件事,把自己回报的过程写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
回报(作者 育婴里小学 郭翠)
①从出生起,我就被爱包围着。家人、朋友、老师、同学……都是那么真心地爱着我。今天我终于有了一次回报的机会。
②天色阴得如黑夜。不一会儿,一场骤雨急速而下。我刚刚买书回来,打着一把橘色的伞,从车站快步向家走去。我饿极了,累透了,恨不得长出翅膀,立刻飞回我那温暖的小屋。
③忽然,我看见了张阿姨和他的儿子。他们的情况比我惨得多。她打着雨伞,一缕头发被雨打湿了,紧紧地贴在头皮上。发梢不停地滴水,她的双臂紧紧地搂着孩子,一脸焦急的神情。她的孩子走路摇摇晃晃。猛然间,一阵大风向他们席卷而去,顿时,伞被风刮在了地上,雨狠狠地抽打着它,伞坏了。我踏着一摊摊雨水,快步跑了过去,用伞遮住母子俩。我焦急地问;“张阿姨,怎么了?”张阿姨用竹枝般的手指抹抹脸上的雨水,说:“孩子发烧了,出租车也不停。真急死人了!最近的医院也要走四五百米,伞又坏了。怎么办啊?”张阿姨微微抽泣起来。
④怎么办?怎么办?要不把我的伞借给她?可是此处距我家还有200来米,没了伞,我不是要淋成落汤鸡了吗?但我又怎么能对眼前的这对母子视而不见呢?再说,孩子的病也不能拖啊!……犹疑不定时,我小心地瞥了一眼孩子。脸烧得通红,目光空洞无神,我的心被这目光砸疼了。我想到了很多:我难过时,张阿姨送来的一碗热粥,像太阳一样温暖我的心窝;我悲伤时,小弟弟安慰我的话语,像银铃一般悦耳动听……“现在,”我握紧拳头,在心里想,“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这伞,一定要借!”
⑤我坚定地对张阿姨说:“阿姨,伞给您,我还有一把呢。”说着,我把伞塞到她手里。她的眼睛陡然亮了,喜悦的脸庞仿佛一朵带着露水的芙蓉。
⑥看着她们走远的背影,我开心地奔向雨中。侧耳细听,雨声似乎像一支歌,唱得人心里暖暖的。这是一支爱的歌,一支回报的歌。在优美的歌声里,我张开双臂,旋起了曼妙的舞姿…… 一、篇末点题
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法,即在文章结尾回扣题目,使题目更加鲜明突出。比如这篇例文的结尾,就巧妙地回扣了“回报”这个题目。
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也有不少是这样结尾的,比如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唯一的听众》的结尾: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也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会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二、 圆合照应
“起、承、转、合”是写作文的基本章法。作文结尾即体现出一个“合”字。因此仅仅做到点一下题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开头和正文细节相呼应,使文章整体圆合,前后照应。比如这篇《回报》的结尾:“看着他们走远的背影,我开心地奔向雨中。侧耳细听,雨声似乎像一支歌,唱得人心里暖暖的。这是一支爱的歌,一支回报的歌。在优美的歌声里,我张开双臂,旋起了曼妙的舞姿……”就与第二自然段的“天色阴得如黑夜,不一会儿,一场骤雨急速而下”相照应。同样的雨天,不同的心境,既一线贯之,又渐行渐深,可见其谋篇之巧妙。
同时这个也与第四自然段的心理描写相照应,有力地突出了“回报”这一主题。
三、卒章显志
许多佳作的结尾,除了回扣文题,照应前文之外,还起到了卒章显志的作用。卒章显志的“志”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作者对“情、理、意”的表达。而对“人、事、景、物”的表达,总的来说是从开头就要涉及的,作者只有把“人、事、景、物”表达明白后,“情、理、意”才能够彻底明白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情、理、意”开头可以不见,文中可见可不见,但文末不可不见。卒章显志,即升华主旨,即塑造文魂,即画龙点睛。《回报》一文比较特殊——题目即主旨,所以篇末点题,也就收到了卒章显志之效了。
我们的语文书中也有不少卒章显志的优秀范例,如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写的《学会看病》的结尾,就明明白白地表达了作者让儿子自己看病的良苦用心:希望儿子尽早独立。她在结尾这样写道:“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的时候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立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四、言短意长
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耐人寻味,力争给读者以余音绕梁的美妙享受。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下面列举两篇六年级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的结尾,诚望给您一些启发。
《桃花心木》的结尾——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灯光》的结尾——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当然,写好文章结尾的方法绝不止于以上4种。在此不过给面临小学毕业考试的学生支几招罢了。
编辑特别推荐: 小升初作文结尾(汇编3篇), 红色教育观后感400字左右 红色教育观后感, 自己设立一个节日作文400字, 国庆作文500字大全(实用7篇), 关于耐心的作文(精选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