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简介
华中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主要是开办一些短训班。1960年学校成立了函授部,首先开办农学、牧医两个专业的大专函授班,创办了高等农业函授教育,随后函授教育和干部培训发展迅速,至1965年在籍函授生达1700人。“文革”期间,仅举办了一些短训班,学校函授学历教育被迫停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校成人教育得到了恢复和迅速发展。
2003年,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和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分院合署办公,主要行使成人本(专)科教育、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业务管理和办学职能。继续教育学院下设院办公室(招生办)、成教部、培训部、自考办、学工办、后勤办,各学院设立继续教育办公室,形成了继续教育学院归口管理、校院两级管理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为适应继续教育的发展形势,继续教育学院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学校继续教育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和艰苦奋斗,学校继续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我校继续教育面向全国招生,已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3万多名,培训各级各类干部3万多名,现有在籍成教、自考学生1万多名,每年培训各级各类干部近5000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较好地处理了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使继续教育规模逐步扩大,教育结构得到优化,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学科的高等继续教育体系。
成考招生专业
1 | 国际经济与贸易(高起本) | 高起本 | 经管类 |
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 | 专升本 | 理工类 |
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升本) | 专升本 | 理工类 |
4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起本) | 高起本 | 理工类 |
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 | 专升本 | 理工类 |
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起本) | 高起本 | 理工类 |
7 | 园艺(高起本) | 高起本 | 农科类 |
8 | #p#分页标题#e#园艺(专升本) | 专升本 | 农科类 |
9 | 园艺技术(高升专) | 高起专 | 农科类 |
10 | 自动化(专升本) | 专升本 | 理工类 |
11 | 动物医学(专升本) | 专升本 | 农科类 |
12 | 动物医学(高起本) | 高起本 | 农科类 |
13 | 园林(专升本) | 专升本 | 农科类 |
14 | 园林(高起本) | 高起本 | 农科类 |
15 | 工程管理(专升本) | 专升本 | 经管类 |
16 | 工程管理(高起本) | 高起本 | 经管类 |
17 | 工商管理(专升本) | 专升本 | 经管类 |
18 | 工商管理(高起本) | 高起本 | 经管类 |
19 | 市场营销(专升本) | 专升本 | 经管类 |
20 | 市场营销(高起本) | 高起本 | 经管类 |
21 | 会计学(专升本) | 专升本 | 经管类 |
22 | 会计学(高起本) | 高起本 | 经管类 |
23 | 人力资源管理(专升本) | 专升本 | 经管类 |
24 | 人力资源管理(高起本) | 高起本 | 经管类 |
25 | 农林经济管理(高起本) | 高起本 | 经管类 |
26 | 农林经济管理(专升本) | 专升本 | 经管类 |
27 | 行政管理(专升本) | 专升本 | 经管类 |
28 | 行政管理(高升专) | 高起专 | 经管类 |
29 | 行政管理(高起本) | 高起本 | 经管类 |
30 | 土木工程(专升本) | 专升本 | #p#分页标题#e#理工类 |
31 | 法学(专升本) | 专升本 | 法学类 |
32 | 机械电子工程(专升本) | 专升本 | 理工类 |
33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升本) | 专升本 | 理工类 |
34 | 植物保护(专升本) | 专升本 | 农科类 |
35 | 水利水电工程(专升本) | 专升本 | 理工类 |
36 | 林学(专升本) | 专升本 | 农科类 |
37 | 水产养殖学(专升本) | 专升本 | 农科类 |
38 | 土地资源管理(专升本) | 专升本 | 经管类 |
39 | 农业经济管理(高升专) | 高起专 | 农科类 |
40 | 畜牧兽医(高升专) | 高起专 | 农科类 |
41 | 计算机信息管理(高升专) | 高起专 | 理工类 |
42 | 会计(高升专) | 高起专 | 经管类 |
43 | 工商企业管理(高升专) | 高起专 | 经管类 |
44 | 农业资源与环境(高起本) | 高起本 | 农科类 |
45 |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升本) | 专升本 | 农科类 |
新世纪,新时代,新努力,新希望。继续教育学院坚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坚持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方向,坚持把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重视办学结构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强化招生规范管理,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劲拓展培训项目,积极探索继续教育多元发展,不断提升继续教育品牌,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