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自考简介
学校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学校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1940年校址迁至桂林;学校创建到新中国成立前,学校在战乱中六次迁徙校址,四次变更校名;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1952年由中央卫生部委托中南卫生部直接领导;1953年4月中央卫生部批准改称为广西医学院;1954年7月由桂林迁回南宁市现址至今;1996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
办学条件
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教学公共设施,学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临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广西医科大学集教学、培训、考核、科研、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是广西最大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平台,总面积12000平方米,设备设施2500余台件,建设有院企合作创新实验室、智能化OSCE中心、学生及住专培学员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区、专科技能及综合技能训练区、虚拟内窥镜训练区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3.32万多册,电子图书179.67万多册,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95个,学位论文670.96万册,音视频58246小时。学校教学科研信息网络功能优良,“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覆盖全校区及直属附属医院。
自考招生专业
1 | 护理学-本科 | 本科 | B100021 | 医学类 |
2 | 药学-本科 | 本科 | B100805 | 医学类 |
3 | 护理学-大专 | 专科 | A100039 | 医学类 |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35人,其中正高职称599人,副高职称676人;博士生导师222人、硕士生导师817人;国家“万人计划”人选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1人;广西院士后备人选2人,“八桂学者”及“八桂青年学者” 10人,“特聘专家”10人,优秀专家33人,“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师团队)以及一批选聘任中华医学会专业学会常委、委员和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委近100人,还有一批优秀人才被选为国家级和省级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一批教师获国家级教学竞赛最高奖。#p#分页标题#e#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743人,其中本科生12257人、硕士研究生3904人、博士研究生(含在职博士)713人、留学生720人,高职高专生9149人(其中校外教学点“2+3”护理专业学生5854人)。博士后在站人员53人,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至今留学生来源国已达74个,是全国招收东盟留学生数量排名前列的学校之一。
培养体系完整,学科实力强劲。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是国家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共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1个、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1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其中2015年,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评广西唯一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广西院士工作站1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广西一流学科5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个、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6个、广西重点学科9个和广西临床重点专科19个。
站在“健康中国”建设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员工按照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要求,秉承“造就本省人才,为本省之用”的优良办学传统,牢记“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着力实现“三大突破”,积极创建“双一流”,朝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地方医科大学”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