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自考公办

专业与就业指导量身定制雄厚的师资队伍完美的教学设备军事化的管理优美的教学环境完美的就业体系学校咨询老师1对1
当前位置:学成网 > 学历提升 > 自考学校 > 深圳大学自考
当前位置:学成网 > 学历提升 > 自考学校 > 深圳大学自考

深圳大学自考

性质:公办
层次:自考学校
自考学校
深圳大学自考
4.6 很好环境4.6分   师资4.8分   服务4.6分   效果4.4分
院校性质:公办办学层次:自考学校
学校形式:自考建校时间:1983年
学校地址:深圳市罗湖区解放路4008号
自考学校
资讯MORE+
学校介绍
学校介绍

  深圳大学自考简介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建校37年,深圳大学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学校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师资优良、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制定了《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成立了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刘宇一艺术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区大学文化。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3868人,其中专任教师2443人(教授593人、副教授694人)、技术人员590人、管理人员835人。我校博士后1449人,专职研究人员647人,访问教授136人。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8人(含短聘6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2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日本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院士3人(短聘),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短聘),新加坡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诺贝尔奖(生理和医学)获得者1人(短聘)。全职高层次人才队伍包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长江学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万人计划4人。

  成考招生专业

序号专业名称层次专业代码专业分类#p#分页标题#e#
1国际贸易实务-大专专科630501经管类
2工商企业管理-大专专科630601经管类
3市场营销-大专专科630701经管类
4物流管理-大专专科630903经管类
5市场营销(原销售管理)-大专专科630701经管类
6计算机信息管理-大专专科610203理工类
7市场营销-本科本科120202经管类
8物流管理-本科本科120601经管类
9市场营销(原销售管理)-本科本科120202经管类
10广告学-本科本科050303文史类
11数字媒体艺术-本科本科130508艺术类
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原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本科080901理工类
13金融管理-大专专科630201经管类
14商务管理-大专专科630602经管类
15工商管理(原商务管理)-本科本科120201K经管类
16会计(原会计电算化)专科-大专专科630302经管类
17会计学(原会计电算化)本科-本科本科120203K经管类
18金融学(原金融管理)-本科本科020301K经管类
19广告设计与制作专科650103艺术类

  办学成果

  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研项目与经费增长显著。2019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1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365项,稳居全国第16位、广东高校第2位;2019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项,位居全国第36位、广东高校第3位。SCI收录论文3791篇,SSCI收录论文381篇。获科研奖励2846项。获专利授权42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9项。学报理工版获评“2018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论文转载量跃居全国高校学报第13位。#p#分页标题#e#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现与境外289所高校建立联系,开展学生交换、教师研修、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交流质量和层次。

  深圳大学将继续立足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国际,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发展,为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特区大学而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MORE+
热门专业MORE+
学校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