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自考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0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3人),其他国家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19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教学名师3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获得者4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28人(其中在岗2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9人。
办学成果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已经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4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 个。
合作办学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全球合作网络体系,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学校与美、英、法、俄、德、澳、韩、日、意等53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其中59个合作伙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2019年新(续)签校际合作协议37份,新增合作伙伴15个。新成立中国-南非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有1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9年,因公临时出国访问团组161个,共计255人次,涉及出访国家42个,接待境外短期专家774人次, 在校任职的长期外籍专家共29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与18个国家(地区)的54所高校和机构开展74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年内共派出548人赴海外学习,199名国外大学生来华进行文化、科技交流活动。#p#分页标题#e#
今天的北京化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秉承“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和“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北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