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自考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69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灵韵,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努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学位体系完备、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
办学条件完备
目前,学校在历下区和长清区两地办学,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约258.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1.05万平方米。设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5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理论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4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7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等53个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研究培训机构。图书馆馆藏书刊452.94万册,数据库198个,各类电子图书912.94万册,电子期刊4.44万种。
教学成果丰硕
承担教育部“质量工程”全部类别项目,4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00余项。是全省最早承担“国培计划”的高校,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示范性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等荣誉称号。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自考招生专业
1 | 朝鲜语 | 专科 | C050211 | 文史类 |
2 | 日语 | 专科 | C050208 | 文史类 |
3 | 秘书 | 专科 | A050102 | 文史类 |
4 | 小学教育 | 本科 | #p#分页标题#e#A040103 | 教育类 |
5 | 行政管理学 | 本科 | B030302 | 经管类 |
6 | 社会工作与管理 | 本科 | B030203 | 经管类 |
7 | 应用韩语-大专 | 专科 | 670208 | 文史类 |
8 | 应用日语-大专 | 专科 | 670206 | 文史类 |
9 | 汉语言文学-大专 | 专科 | 970201 | 文史类 |
10 | 秘书学-本科 | 本科 | 050107T | 文史类 |
11 | 文秘-大专 | 专科 | 670301 | 文史类 |
12 | 心理健康教育-本科 | 本科 | 340102 | 教育类 |
13 | 小学教育-大专 | 专科 | 670103K | 教育类 |
14 | 学前教育-大专 | 专科 | 670102K | 教育类 |
15 | 行政管理-大专 | 专科 | 690206 | 经管类 |
16 | 社会工作-本科 | 本科 | 030302 | 文史类 |
17 | 旅游管理-本科 | 本科 | 120901K | 经管类 |
18 |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 | 本科 | 120210 | 文史类 |
19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本科 | 050101 | 文史类 |
20 | 学前教育-本科 | 本科 | 040106 | 教育类 |
师资队伍精良
现有10名双聘院士。27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全国“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9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个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人6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5人10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学校领导连续五届当选山东省委委员。3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支持计划,18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6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入选国家优青。31人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p#分页标题#e#
交流合作广泛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首批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收院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单位,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38所院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成功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在韩国、肯尼亚、美国、巴西、沙特合作建设5所孔子学院和3所孔子课堂,是全国省属高校和师范院校合建孔子学院较多的高校。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借力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国内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