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自考公办

专业与就业指导量身定制雄厚的师资队伍完美的教学设备军事化的管理优美的教学环境完美的就业体系学校咨询老师1对1
当前位置:学成网 > 学历提升 > 自考学校 > 福建工程学院自考
当前位置:学成网 > 学历提升 > 自考学校 > 福建工程学院自考

福建工程学院自考

性质:公办
层次:自考学校
自考学校
福建工程学院自考
4.6 很好环境4.6分   师资4.8分   服务4.6分   效果4.4分
院校性质:公办办学层次:自考学校
学校形式:自考建校时间:2002年
学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大学城学园路3号
自考学校
资讯MORE+
学校介绍
学校介绍

  福建工程学院自考简介

  福建工程学院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学校发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两校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1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3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7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和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旗山、鳝溪、浦东、铜盘等校区,占地2074.8亩,校舍建筑面积68.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3023.01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17.3万册,电子图书201.63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1106人(含外国留学生),18个学院(部),6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人文学科、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现有4个学术型硕士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高原学科,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工程管理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230人,其中高级职称616人。学校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闽江学者、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教学名师、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省在闽优秀台湾人才、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BC类)等省级及以上人才近100人,省级教学及科技创新团队14个。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幼堃、两院院士沈志云、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雪榆、刘宝琛、陈清泉、陈一坚、郭孔辉、侯立安、杨永斌等国内外300多位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自考招生专业

序号专业名称层次专业代码专业分类#p#分页标题#e#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本科080202理工类
2工程造价-本科本科120105理工类
3工程造价-大专专科540502理工类

  办学成果

  学校主动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1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共建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37个。2014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62项。参与国家863重大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2项;主持福建省科研重大(重点)专项56项。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成果奖38项,其中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9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获得授权专利1002项,其中发明专利357项。

  合作办学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全球近2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来西亚、捷克、波兰、泰国等高校建立深入合作。2012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现有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德国高校的“质量工程”交换项目、马来亚大学交换生项目等国际交流项目。

  学校积极服务两岸深度融合发展和闽港澳合作,与台湾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引进优秀台籍教师近70人。2019年获批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备案单位。

  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历史,不懈的创新追求是福建工程学院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设成为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MORE+
热门专业MORE+
学校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