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原赣榆县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于2003年8月,为赣榆区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由原县职业技术学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建筑学校、县卫生学校、县商业学校、县会计学校、县粮食学校、县少儿体育学校、县工会职工学校及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赣榆分校十所学校整合而成的一所集中职教育、继续教育、农民教育(下称“三教”)及各种技能培训为一体的集团型职业教育机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学校、江苏省合格职教中心、江苏省重点职业学校,是首批江苏省课改实验学校、首批江苏省和谐校园。
学习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358.6亩,坐落在赣榆经济开发区内。在校生9800人,其中全日制学生5500人。现有教职工349人,双师型教师67人,省中心教研组成员2名,市学科带头人2人,县级名师2人。
学校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达2000余万元。有千兆校园网,ATM宽带网,以及电子实训中心、工民建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汽车检测维修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艺术展览中心、舞蹈培训中心、、东风驾驶员培训学校等校内实训基地13处。
学校构成
校园分设教学、实习、运动、生活四区,设备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现有建筑面积70000余㎡,其中24000㎡主教学楼一栋,8900㎡可容纳60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餐厅一座,功能齐全的千余座学术报告厅一栋,总建筑面积达20000㎡的现代化学生公寓4栋,8260㎡实训楼一幢,4000㎡的劳动力大厅一幢,2600㎡标准化厂房一座,硬化面积29000㎡,绿化面积109391.5㎡。拥有400m标准化运动场。
学校确立“‘三教’统筹,多元办学,对外合作,专家加盟,科技支撑,市场运营,帮扶农民,服务经济”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学生创业服务,为企业用工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民致富服务”办学方向,实施“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技能=复合实用”的办学模式,实行“多证(毕业证、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专业技能证、驾驶证等)离校”制度。
开设专业
按照“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社会需要转”的路子,学校科学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突出骨干专业建设,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优势专业。目前共有各类专业29个。通过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业与民用建筑三个专业已建成为省级示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专业已建成为市级示范专业。
学校文化
学校本着“优势资源互补,利益成果共享”的原则,积极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了校企双方在资源、设备、管理、人才、资金等方面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与日本丰田公司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设丰田班,由丰田公司提供教学体系和包括一辆丰田轿车在内的部分实训器材及15万元丰田奖学金。#p#分页标题#e#
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签订协议,成为AYEC项目学校。与江苏嘉宝制管有限公司、南京LG集团、中钢连云港石英材料公司等16家大中型企业达成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培养。与连云港庆鸿电子有限公司(台资)签定联合办学协议,由该公司无偿提供价值50万元的6条生产流水线,建成赣榆县首家实行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基地。同时,我校与九州电控等社会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23家。
学校以“盘活师资存量,扩大双师数量,集聚名师总量”思路,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优质师资队伍。
学校以“课程体系技能化,教学过程实践化”为指导,力行课程改革。根据企业需求开发课程,针对企业岗位需要训练学生技能,参照企业岗位任职标准重构教学评价体系。2009年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通过江苏省课改实验点评审验收之后,学校又被江苏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苏省首批课改实验学校。6月,工业与民用建筑又顺利通过省课改实验点评审验收。近三年来,学校有63篇论文在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意论坛、江苏省创业教育论坛上获一、二、三等奖,有9个市级以上教改科研课题结题并获奖,尚有5个市级以上课题正在实施研究。
社会影响
学校在全省较早提出“以职业教育拉动农民教育,以农民教育膨大职业教育”的职校新模式,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广泛开展各类短期培训。构筑就业输出网络,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及市内外170多家企业形成稳定的就业安置业务关系。学校已成为地方就业培训基地、阳光工程承办基地和“富民增知工程”龙头学校。长期开展车工、电工、钳工、塔吊工、制冷工、焊工、汽驾及维修工、建筑工及信息技术与乡村医生等三十余项职业技能培训。依托省市主管部门和高校开展会计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教师资格、职业医师、农民地方职称(技术性)、计算机、外语等各项培训年培训12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