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成都市天府新区新兴中学创办于光绪末年(公元1908年),有着百年历史和传承,前身为私立“蒙养学校”,解放后为公立小学,1969年设立公办初级中学并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双流县新兴初级中学”,2014年12月划入成都市天府新区直管区。
办学历史
成都市天府新区新兴中学创建于1908年,是一所不折不扣的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科技·人文·创新”的学校特色,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办学目标,先后获得了“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成都市科技教育基点校”、“成都市环境友好型学校”等称号。学校围绕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正在积极探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
教师队伍
新兴中学位于天府新区新兴镇正街二段100号,学校占地近2万平方米,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42人。教职工69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62人;高级教师24人,一级教师38人。成都市优秀教师2人,县级优秀教师2人,县青年优秀教师10人。
校园文化
学校以“教育有温度,教师有情怀,学生有自信”为办学理念;“办成一所学生喜欢,教师热爱,社会认可的优质初中学校”为办学定位;“把学生培养成文明礼貌、自信自觉、乐学善学、身心健康、敢于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培养目标;“自新日新,兴校兴邦”的校风;“崇真扬善,乐教乐学”为校训;“厚德爱生博学敬业”的教风;“勤学善思,明理笃行”为学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生拥戴,顾全大局,追求卓越,同行敬佩”为教师团队文化。
办学特色
人文教育、校本课程、科创科研。课程引领,科创教育水平稳步提升。改革,是发展的永恒动力。近年来,学校还以环境教育为抓手,大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学生眼界,设置有十多门校本课程,其中设有趣味生物实验和化学实验,在课程设置中,延伸教材内容。校本课程开设以来,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据悉,学校的科技教育项目主要有机器人、无土栽培、电子制作与航模等。在科技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学校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自创思路,自定方案,由学校提供相关的条件,开展创新设计和实验探索。
在科创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学校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周正柯、裴鑫、曾倩等同学的《现代城乡家庭分级水循环装置的设计和推广》项目报告获第二届四川省美境行动一等奖;冯阳、钟辰语、邓冬棱、陈加文设计的太阳能家庭分级水循环装置荣获全国中学生水科技比赛暨斯德哥尔摩水奖中国地区选拔赛全国二等奖;从学校毕业的孙爱琼获2014年四川省第29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获得“未来科学家”称号;邓彦鹏是获2015年四川省第30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学校在天府新区特色校园建设中被批准成为环境科技特色教育学校。#p#分页标题#e#
教育信息化,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录播教学、远程听课……开校以来,学校学子发现课堂正逐步发生着改变。学校认为,伴随着学校正逐步融入城区的大趋势,因此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要随之发生改变。学校正式和七中网校签订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学校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把成都七中育才的教育教学成果豪无保留地呈现给学校学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平台,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老师提供观摩和交流的平台,最终构建有效课堂。”学校负责人说。不仅如此,学校还量身打造了一套校园管理平台,其主要的特点是运用“大数据”技术,除了规范常规管理外,还将全校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各类信息归纳、集中处理,例如学生综合评定、成绩分析,甚至老师备课等,都可以通过校园管理平台完成。让一些繁杂的事项变得简单、直接,家长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实时了解孩子的成绩、学习情况等,解决了传统单方面的沟通问题,更有利于家校共育。
办学指导思想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管理作保障,以育人为根本,以学校生态系统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工作思路,尊重教育生态规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提升教育品质,让每位学生闪光,让每位老师成功,让每位家长满意。
办学目标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办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学生个性特点,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优秀学生,为新兴镇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建设者和劳动者。
办学规模
新校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未来学校办学规模为:27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500人,教职工100人。
校园环境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丰富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多彩。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在教室内外都能浸润在书的海洋里,不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