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锦屏县平秋民族中学原名平秋中学。始建于1969年9月,1996年9月,经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批准,更为现名。她坐落在锦屏县九寨侗族聚居地的中心—平秋镇平秋村大坪北侧,是平秋镇辖区内唯一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为了传承侗族优秀文化传统,2001年4月,在有关人士推动下,“九寨侗族文化艺术业余学校”在平秋民族中学挂牌成立。同年,“平秋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也在校内落户。2013年9月,在锦屏县政协、县教育局有关领导的倡议、关怀下,将平秋民族中学定为“锦屏县书画进校园”试点学校。
学校沿革
平秋民族中学原名平秋中学。始建于1969年9月,1996年9月,经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批准,更为现名。她坐落在锦屏县九寨侗族聚居地的中心—平秋镇平秋村大坪北侧,是平秋镇辖区内唯一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为了传承侗族优秀文化传统,2001年4月,在有关人士推动下,“九寨侗族文化艺术业余学校”在平秋民族中学挂牌成立。同年,“平秋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也在校内落户。2013年9月,在锦屏县政协、县教育局有关领导的倡议、关怀下,将平秋民族中学定为“锦屏县书画进校园”试点学校。
教学设施
平秋民族中学占地面积31967平方米,建筑面积676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15.8平方米,其中有教学楼两栋,实验楼一栋,男生宿舍一栋、女生宿舍一栋,可容纳300人同时餐饮的学生食堂一个,综合楼一栋(尚未交付使用),教职工宿舍两栋,健身场一个,篮球场两个,集足球、田径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场一个(初具雏形),图书15000余册,生均35册,学生电脑50台。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校长1人,副校长2人,专任教师41人,工勤人员1人,教辅人员1人。中学高级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18人,二级教师8人,特岗教师3人。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的有28人,占68.29﹪,专科毕业有13人,占31.71﹪,学历合格率为100﹪,65人次参加省、州、县进修学习,2人被定为州级骨干教师,5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中继教”学习培训,除免试教师外,所有参训教师考试考核科目全部合格。
教学成果
44年来,我校共输送了42届6000多名初中毕业生,6届288名高中毕业生。1998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校园环境管理达标单位”;1999年获县“数学优质课竞赛组织奖”;2004年被县教育局评为“师德师风先进单位”;2005年被县纪委评为“全县反腐倡廉文艺创作大赛先进集体”;2013年中考人均总分位居全县老区中学第三名,数学、文科综合、体育三科人均分获得全县老区中学第一名;2014年中考人均总分位居全县第二名,体育学科人均分获得全县老区中学第一名,数学、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人均分获得全县老区中学第二名。近年来,学校有3人获州人民政府表彰,6人获州以上优质课竞赛奖,51人次被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65篇论文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奖。#p#分页标题#e#
在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浪潮中,成绩只是过去,追求还在未来。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将不骄不躁,紧抓历史机遇,紧跟时代步伐,以新思想、新理念、新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把我校建成富有特色的农村初中,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艺术学校
锦屏县九寨社区是中国侗族侗乡腹地,是侗族南北部的分不岭,是南北侗文化艺术的结合部。这就是九寨的特点。这个特点即是全州、全省的,也是全国乃至世界的。九寨社区的歌舞、服饰、民居、风情、习俗等,原始古朴,既有独自的地域特色,又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极具代表性。这就是全国侗族地区结合部九寨社区的文化生态资源,这就是九寨的光辉亮点和无价之宝,这就是我家乡的自豪、骄傲与幸福。九寨同乡傅安辉副教授的代表作《九寨民俗——一个侗族社区的文化变迁》,就因为透视和解析这一“光辉亮点和无价之宝”而获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浓浓乡情,我将九寨社区写进全州文化带建设的规划中。这一建议被局党组通过。4月13日,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以州府发(2000)16号文件向全州批转了《关于黔东南州文化带工程建设规划的请示》。这就为建立九寨艺校奠定了政策法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