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黄埭中学公立

专业与就业指导量身定制雄厚的师资队伍完美的教学设备军事化的管理优美的教学环境完美的就业体系学校咨询老师1对1
当前位置:学成网 > 高中学校 > 辽宁高中 > 江苏省黄埭中学
当前位置:学成网 > 高中学校 > 辽宁高中 > 江苏省黄埭中学

江苏省黄埭中学

性质:公立
层次:中学
辽宁高中
江苏省黄埭中学
4.6 很好环境4.6分   师资4.8分   服务4.6分   效果4.4分
院校性质:公立办学层次:中学
学校形式:全日制建校时间:1929年
学校地址: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春光路35号
辽宁高中
资讯MORE+
学校介绍
学校介绍

  学校简介

  江苏省黄埭中学(Huangdai High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简称“省埭中”,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是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江苏省重点高中,江苏省文明单位、苏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相城区国际理解教育实验基地。江苏省黄埭中学创办于1929年,其前身为吴县县立乡村师范,后又历经启新中学、吴县简易师范、吴县初级师范、吴县黄埭初级中学、吴县黄埭中学等阶段。1998年5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3年9月更名为江苏省黄埭中学;2005年5月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10年、2016年两次分别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四星级普通高中复审。截至2020年7月,江苏省黄埭中学占地总面积108187.4平方米,有教学班39个,学生1668人,专任教师168名。

  历史沿革

  学校发轫于苏州第一所公办(官办)中学——苏州府中学堂(初名为江苏省中学堂)。

  该校1903年正月在沧浪亭北正谊书院地址创立,首任监督(校长)江衡。

  1905年正月,王同愈、蒋炳章创办长(洲)元(和)吴(县)公立师范传习所。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撤销清代“府制”,原属苏州府的长洲、元和、吴县合并为吴县,苏州府中学堂停办,学生并入吴县县立第一中学(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前身)。苏州府中学堂虽办学历史较短,但办学功绩卓著,在苏州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先声,开创了苏州现代教学的先河。

  1912年后,长元吴公立师范传习所更名为吴县县立师范讲习所。

  1922年秋,更名为吴县县立甲种师范学校(简称县立师范)。

  1913年,吴县县立第一中学更名为省立第二中学,因吴县没有县办中学,1925年秋,吴县县立师范改办中学并成立吴县县立中学,首任校长龚鼎。

  1928年秋,成立吴县县立中学附设师范(班)部。

  1928年,由黄埭开明绅士钱介一筹集资金,在黄埭镇西的金沟河畔,建造校舍。学校诞生于1929年秋吴县县立中学附设师范(班)部迁址黄埭,创办吴县县立乡村师范。

  1929年秋,由吴县黄埭行政局钱介一先生筹资1.5万元,将吴县县立中学附设师范部由苏州沧浪亭北迁至黄埭,并在镇西金钩河畔兴国寺内建校,将学校定名“吴县县立乡村师范”,简称“乡师”。“乡师”名誉校长为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元老,民主革命爱国将领李根源先生。“乡师”首任校长为沈炳魁。

  1937年,日军入侵,学校被迫停办。

  1943年夏,中共党员孙洵,自筹资金,在乡师旧址,修复、建造校舍,创办吴县私立启新中学,旨在启迪学生接受新文化、新思想。

  1946年2月,因乡师复学,迁徙无锡梅村,后与吴风中学合并为中华中学(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前身)。随后,乡师复学,更名为吴县县立简易师范(简称简师)。#p#分页标题#e#

  1952年9月,学校更名为吴县初级师范,并成立附设初中(班)部。私立黄埭中学、私立闻天中学和私立恩培中学并入吴县初级师范。

  1954年9月,初级师范并入常熟师范,学校更名为吴县初级中学。

  1958年9月,增设高中部,学校更名为吴县黄埭中学。

  1966年5月后,因文化大革命学生停课,学校教育陷于瘫痪。

  1968年9月后,“复课闹革命”,学校招收新生,生源均系66-68届小学、初中毕业生。初、高中学制实行“二二制”,办学办到家门口,学校被拆散,教师下放大队(村)。

  至1969年冬,每个大队(村)办戴帽初中(完全小学加办初中班),少数大队(村)还办过短期高中班。黄埭全公社(乡)共有16所农村初中。

  1972年8月起,逐步撤并农村戴帽初中,建独立于小学的农村片初中,至79年8月学校形成四所片中,即:第一片中(倪汇),第二片中(永昌),第三片中(下堡),第四片中(红旗联办)。

  1979年8月起,学制变更为初中二年制、三年制并存,80年8月后恢复三年制。

  1981年8月起,高中学制恢复三年制。片中学生初三至本部学习。随着教育要求的变化,四所片中逐步撤回本部①。

  1995年3月,学校开始创建省级重点中学。同年4月,吴县撤县建市,学校更名为吴县市黄埭中学。

  1997年11月,学校通过省级重点中学评估验收。

  1998年5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中,黄埭中学率先创建省级重点中学,推动了苏州市老完中的发展,被苏州市教育界誉为“黄埭效应”。

  2000年初,学校在春光路北、中市路西筹建初中部。

  2001年2月,吴县市撤市建区,学校更名为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学。同年7月,新建初中部招收初一新生。

  2003年7月,经苏州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学校与江南高纤集团合作,以国有民办公助办学体制,复办苏州市启新中学,该校于2012年7月终止办学。同年9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苏省黄埭中学。

  2004年11月,学校通过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黄埭中学被誉为“以评促建,谋求发展”的成功典范。

  2005年1月,初、高中分设,中市路初中部独立建校定名为苏州市相城区春申中学;5月,江苏省黄埭中学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2010年、2016年学校两次分别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四星级普通高中复审。

  2014年,学校参加全国组织的基地建设活动,被相城区环保局授予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2015年,江苏省黄埭中学“李廷栋院士苏州地质科普工作站”正式立项建设。该项目由李廷栋院士专家团队及市科协、市地学会提供学术顾问指导,是全国第一家落户高中的地质科普院士工作站。#p#分页标题#e#

  2019年4月,学校被定为“相城区国际理解教育实验基地”,探索国际化办学新路径,打造国际理解教育品牌。

  办学规模

  截至2020年7月,江苏省黄埭中学占地总面积108187.4平方米,建筑面积62233平方米,学校绿化总面积289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17.49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39个,学生1668人。

  硬件设施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拥有占地面积29000平方米的教学楼、信息楼、实验楼、综合楼及学生公寓;各类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实验室、艺术楼、信息中心、体育馆等设备先进,教室多媒体覆盖率达100%;学校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学生食堂、宿舍等设施先进,配备千兆主干计算机局域网使教师办公实现网络化、自动化。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7月,江苏省黄埭中学有专任教师168名,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2名、苏州市名教师6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4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9名,高级教师86名,硕士研究生30名,市区级名师工作室7个。

  所获荣誉

  截至2020年1月,江苏省黄埭中学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贯彻两个条例先进单位、江苏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江苏省体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五十多项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学校被认定为苏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常熟理工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常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为苏州大学数学教育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学校。

  校园环境

  学校内有金钩河,沈亭、介一亭;西花苑里、未名河;每幢楼房的命名都有深刻含义,如“劝学楼”、“学而楼”、 “尧舜楼”等。校园环境真正做到“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绿化达标单位”。

新闻推荐MORE+
热门专业MORE+
学校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