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创立于1955年,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是辽宁省重点高中、省示范高中、省课改先进校,辽宁省首批教学特色实验学校,沈阳市高中数学、化学学科教师培训基地。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理念引领,优化流程管理,形成了独特的“两纲一模”“两动一主”的精细化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优质变为常态的独特“生本”教育之路,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校于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课改先进单位。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原为奉天女子中学,后改为浪速女子中学(中山路在日占时期叫浪速通)。建筑具有典型的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特征。2020年3月,沈阳市第二十中学2019届高三教师团队获得辽宁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历史沿革
1920年,日本帝国主义为进一步增强侵华势力,在南满铁路附属地内奉天加茂町会堂创办“奉天高等女子学校”;
1921年,奉天高等女校建新校舍;
1922年,新校落成;
1923年,校舍竣工;
1924年,奉天高等女子学校由公会堂迁入新校舍;
1935年,改校名为“奉天第一高等女子学校”,4月,再改名为“奉天浪速高等女子学校”;
1945年,沈阳光复,奉天浪速高等女子学校撤销;1946年,私立济民女子中学迁入;
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迁出;
1954年,东北人民政府撤销;
1955年,大楼移交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第四十中学成立,年末雪灵校长来校任职;
1956年,改校名为“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办学条件
学校有教师224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92人,占教师比率42%,一级教师79人,占教师比率36%,一级以上教师占任课教师总数的79%,市区骨干教师105人,占任课教师总数的49%。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和在读共计90多人,在辽宁省示范高中检查评比中,学校师资排在省内前5位。这支队伍的最大特色就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高级教师比率为48.2%,省市区骨干教师比率为51.8%。学校师资充足,保证各班各学科教师配备优化。 学校凭借先进的办学思想、优越的办学条件、科学的管理方式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是辽宁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示范高中、省新课程改革样本校。学校有着良好的办学基础和光荣的办学传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峥嵘岁月,走出了一条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改革之路。学校校本部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广场东北侧,北五马路41号。学校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1995年至2013年由两个校区组成。主校区位于和平区中心地带,中山广场之侧,交通便捷,校园安静整洁,陀螺园,林木葱郁。#p#分页标题#e#
学校硬件设施堪称省内一流,有普通教室40余个,7个理、化、生实验室,此外还有演播厅、电化阶梯教室(报告厅)、艺体馆、各学科专用教室等。图书馆藏书数千册,大型阅览室可同时容纳200名学生阅读。另外,畅销书区阅览广场已经开放。运动场、体育馆(篮球馆)占地万余平方米,学生宿舍2000平方米。
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精神文明行进集体、辽宁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沈阳市先进单位。学校办学条件一流,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办学水平蜚声省内外。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校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优化流程管理,实施“高位决策、科学管理、流程有序、执行得力、服务到位”的工作模式,确立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的教育思想,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聚焦自主、智慧课堂,以“两纲一模”“两动一主”为实践方式,以“教的进度服从于学生学的进度”为推进策略,形成独具特色以学为本的“悟道教育”,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与学业成绩同步提升,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能力同步提升,学校人才品质与社会认可同步提升,最终服务于学生的潜能发挥和终身发展。近年来,学校的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优质学习品质的人才,不断创造学校发展史上的奇迹。《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各大报纸报道了学校的改革经验,几年来,有近千所学校到校学习交流,实现了教育智慧的共享与教育发展的共赢。学校成为了享誉全国的课改名校、引领全国高中的先锋学校。学校目前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界的朋友的支持下,正风雨兼程,不断书写二十教育的新辉煌。
办学成果
学校教学成绩斐然,高考上线率一直稳居全省同类重点中学前列。2009年高考更是开创历史:600分以上129人,3人考入清华,3人考入北大,另有数十人考入香港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2010年,1人考入北京大学。2011年、2012年、2013年,依然硕果累累。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高考中,我校又创造新的辉煌, 600分以上人数225人,600分人数比率约为37.8%。
办学宗旨
将“追求卓越”作为办学理念,明确“一切、两全、三过渡、四种精神、五种能力”的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
构建了以必修课为中心,选修课、活动课、隐性课、研究性学习为相互促进的环形课程结构,开发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整体运行结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校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作为首要工作,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适合不同学科教学的多种教学模式业已形成,效果卓著。#p#分页标题#e#
教学理念
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理念引领,优化流程管理,实施“高位决策、科学管理、流程有序、执行得力、服务到位”的工作模式,确立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的教育思想,坚持两个为本,即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师本研修;学校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生本课堂。
悟道教育
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党委组织党员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学校“悟道教育”教学体系,随着学校课改工作的深化,党员教师起到了引领作用,使学校教学改革有了突破性发展。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学校逐渐形成了以“牧民理念”和“还权思想”为指导,以导学纲要为核心的教学新体系,教学中全面贯彻“教的进度服从学的进度”的教育理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在历年的高考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就是学校的“两纲一模、两动一主”教学体系。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专家将其总结为的“悟道教育”。
学校福利
学校建立了专项奖励基金和助学基金,对优秀学生和家庭生活特殊困难学生实行奖励或免费教育。2010年,二十中学校友、清华大学庄茁、林闯两位教授出资设立了“清华之友”奖学金,每一学年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和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可获得“清华之友”奖学金。
校园活动
二十中学具有历史悠久的学生活动传统,按惯例在每年的十月至十一月举行学生代表大会和学生会换届选举。在一年中,春季举行学生辩论比赛,春夏之交举行篮球比赛,夏季举行社团汇报展示活动,秋季国庆之前召开运动会。新年期间的学生联欢会。学校社团部定期活动。社团部下辖多个社团:想廿杂志社、演艺戏剧社、炫廿街舞社、燃樱动漫社等。
校内刊物方面,有传统的纸质校刊《想廿》和在2009年新创制的电子团刊《携程》。截至2013年6月,《想廿》已出6期,前者为一年刊,后者为半年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