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大石桥市高级中学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钢都街道,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蟠龙山和代表大石桥人文精神的金牛山之间,是辽宁省重点中学,辽宁省示范性高中。大石桥高中现有106个教学班,6800名学生,443名教职员工,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57人,专业学会理事24人,国家级教练员4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4人,市级骨干教师34人,研究生44人。
办学历史
学校其前身是成立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并设有高中部的营口县联合中学。公元一九五六年改名为营口县中学并设高中部,一九五八年高中部单独办学,更名为营口县高级中学,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学校一九七八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为辽宁省重点中学,一九九二年营口县撤县被市改名为大石桥市高级中学,经过师生共同努力,经省专家组考评,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于二○○三年被评为辽宁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六十多年来,学校历经了十一任校长,他们率高中师生共同打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孜孜以求。办学思想端正,办学行为规范,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效益提高,学校逐步发展壮大,各个阶段均有建树,为社会各界公认。
少数学生一是智力超常开发并在上一级学校完成良好学生,终生学习水平,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要在国内外各大学或科研院所中处于领先地位。将来成为国家和世界各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开发一部分学生的潜能,动手能力并形成特长,在社会中成为某个方面的专门人才。
成立背景
设有高中部的营口县联合中学,是在当时的辽东省委、省政府的直接关怀下成立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颁布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了,东北人民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亡国奴生活,这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在东北地区建立广泛的民主政权,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决定,向东北地区派遣大量的人员。他们除了负责筹划争取人民战争的全面胜利之外,还在筹划包括兴办教育在内的各项社会事务,拟在大石桥镇(得名于乾隆三年,即1738年)成立一所中学。但是,当时的斗争形势相当复杂,南满省委开办学校的计划被迫推辞。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大地上发动了轰动全世界的辽沈战役,并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在东北的统治。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当家作主的劳动人民迫切希望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兴办教育被提到了重要的议程。1948年12月8日,辽东省政府决定撤销牛庄县,将其所属的红草区划归营口县。此时全县有11个区和1个镇。县委、县政府隶属辽东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12月9日,营口县联合中学(设有高中部)在全县人民的期盼中成立了。这是本地第一所、全国较早的,由人民政权建立的中学。学校原址在如今的大石桥一中的位置。县长刘汉仁兼任校长。#p#分页标题#e#
历史延革
1948年12月9日成立的营口县联合中学,是当时全县仅有的一所中学,共有29名教师,13个教学班,612名学生。1950年11月12日,营口县召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会,联合中学有136名学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又有49名学生参加朝鲜战争。
学校于1956年改名为营口县中学并设高中部,1958年高中部单独办学,更名为营口县高级中学。学校1978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为辽宁省重点中学。1992年,营口县撤县设市,学校更名为大石桥市高级中学。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经省专家组考评、辽宁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于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示范性高级中学。2004年9月,迁入现校址。
六十多年来,学校历经了十一任校长,他们率高中师生员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孜孜以求。学校办学思想端正、办学行为规范、办学理念先进,不断发展壮大,各个阶段均有建树,为社会各界所公认。
办学规模
大石桥高中现有93个教学班,6800名学生,443名教职员工,其中特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157名,专业学会理事24人,国家级教练员4人,省级教练员8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34人,研究生44人。大石桥高中有高标准的功能完备的教学大楼三座,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设施先进。高标准塑胶体育场二块,各种社会实践基地八个。学校能够开设国家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学校有高标准的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可容纳八千名学生食宿。今天的大石桥高中有着本地区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育人环境,特征明显,风格突出。
大石桥高中把“崇尚科学,追求卓越”作为办学精神也是学校的校训。“团结、勤奋、创新、求实”是学校的校风,“爱生、合作、钻研、敬业”是学校的教风。“勤奋、进取、刻苦、求实”是学校的学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大石桥高中素以面向全体学生见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本,形成了“全、优、尖”特点的培养模式。大石桥高中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理个性健康发展,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谐发展,特长潜能充分发展的一代“四有”新人。
大石桥市高级中学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以如今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21世纪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建立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潜能的素质教育体系。使学生全面掌握面向新世纪的各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其中大部分学生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一起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方面是优秀的。#p#分页标题#e#
学校始终重视发展特长教育。少数学生智力超常开发并在上一级学校完成良好学生,终生学习水平,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要在国内外各大学或科研院所中处于领先地位,将来成为国家和世界各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开发一部分学生的潜能,动手能力并形成特长,在社会中成为某个方面的专门人才。
硬件设施
大石桥市高级中学占地191048平方米,绿化面积105076平方米,建筑面积74850平方米。教学楼三幢,可以满足140个教学班上课。学生宿舍楼6幢,学生食堂三幢,可满足6000人的食宿。体育馆、图书馆、科技馆、实验楼,可容纳1万人的体育场和各种篮、排、足、羽毛球场齐备。体育设施器材精良。图书馆藏书22万册,多媒体电教室6个,校园网设施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学校音乐、美术课专用教室和设备达到一级水平,各种选修课、劳技课专用教室、心理咨询室、电视台、社团活动场所规划齐全。学校建设了德育教育、社会实践、综合活动三种基地八处,教师继续教育三大基地,与省内外十所名校有协作关系,支持大石桥市三高中的发展,一批专家型学者型的队伍正在形成。学校与国内外的高校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如今已成为十二所重点大学的“优秀生源基地”、清华大学的“体育特长生培养基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实验学校会员单位”、教育部“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国防生生源基地”。这些都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师资力量
建立以在职继续教育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终生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起来的、思想进步、师德高尚,一专多能,高素质、高学历、高奉献精神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与此相适应的基础工作有教师队伍建设的“四大目标”和“六大工程”。学历结构、职务结构、能力结构、知名度结构目标。学历能力提高工程,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各师提高带动工程、教育科研提高工程、教育技术培训工程和人格风范修工程。
办学特色
大石桥市高级中学素以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见长,以高效务实的管理水准为基础,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落实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优化课程结构,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基本指导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优先、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基本策略是:“扶优、提中、补差”;基本方法是:“强化基础,强化训练,强化高一,控制分化”。“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课堂结构,优先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基础道德和法制观念,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怀,广开渠道提高科学人文素养,完成学校承担的社会使命。努力为国家培养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材,分类推进,共同提高的策略,使不同程度学生都有提高的前提下探讨使一些同学智力超常开发的办法,培养这些学生的高学习水平、高创新意识、高自学能力,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多层次开发大脑。“特”长教育是该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学校开设拓展性课程选修课。开发校本课程,成立奥赛学科选修班,体育艺术特长选修班。#p#分页标题#e#
德育改革
大石桥市高级中学基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基础道德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构造了大石桥市高级中学“6433”德育教育体系。德育教育环境课程的六大系列,即政治信念系列、伦理道德系列、学科深化系列、社会实践系列、问题研究系列、自主管理系列。四项传统制度:百分考核制度、自理自律的轮值制度、升旗班会制度、评比制度。三大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的虎石沟万人坑基地、蟠龙山、金牛山基地,社会实践活动,青花集团、南楼经济开发区、汤池素质教育基地,国防教育344团和干扰营基地。三支队伍:家长委员会队伍、德育教师及班主任队伍、学校管理队伍。
校园文化
继承和发扬大石桥市高级中学的优秀文化传统,“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札根于心中。坚持半个世纪形成的。“以人为本、兼容并蓄、全面全体、承认差异、发展特长”的办学理念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及形成校风、学风、教风等相应文化累积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低蕴。在校园规划布局中充分遵循以人为本、融与自然、统一和谐的原则。追求人在园中,园在景中、亲绿近水回归自然的追求。各幢建筑通过宽广的走廓相连,在回曲的连廊处展示学校的历史和对未来的追求,展示人类先进的、科学的、美好的、文明成果,展示科学和人文精神;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的历史,在天井和正厅展示学生的创造和特长,用优美的琴声、和谐的氛围、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办好校报、学校电视台、各种文学社、以及校园话题、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人文活动。优化、美化、绿化、校园,体现天人合一,心绪宁净、格调高雅、理想高远的布局风格。把一个体现经济发达、科技人文氛围浓厚、充分展现力与美、传统与时尚、促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大石桥高中风貌,展现给社会、展现给祖国、展现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