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简介:
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创办于1973年,原名克拉玛依炼油厂子弟学校,是为解决石油企业子女就学的一所小学、中学、高中一贯制的企业子弟学校。1981年夏小学部与中学部分离,称克拉玛依炼油厂中学。1997年6月划归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直属管理,更名为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
学校占地65200㎡(97.8亩)。其中建筑面积14847㎡,包括博学楼、尚能楼、笃行楼、奥体馆,加上地面建筑弘德廊,有机体现“弘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校园整体规划体现园林化、人文性的设计理念,是一座集绿色、人文、书香特色为一体的现代化校园。
学校现有教职工93人。 79名专任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40名,平均年龄32岁,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骨干教师4名,校级骨干教师2名。现有学生748名,编为23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5个班,高中8个班。
2008年3月,学校以“三二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强力推进新课改。课改经历了从“临帖”到“破贴”,从“形似”向“神似”的推进,目前基本形成了学科特色。与此同时高中课改有序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评价制度改革等工作有了较大进展。
“三二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起社会关注,引发广泛讨论和高度认同,市教育局领导多次来我校指导课改工作,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副校长高俊英、中央教科所博士后吴景松先后到我校指导课堂教学。《中国教育报》整版、《新疆教育报》连续五期跟踪报道我校“三二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克拉玛依日报》连续四期整版报道我校“三二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历程。在2010年7月,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刘坚教授对“三二六”课堂教学模式给予充分肯定。11月,自治区教科所、课改办全体中学教研员齐聚学校观摩调研,对学校“三二六”课堂教学模式高度评价。
2007年9月,市教育局调孙定国出任九中校长,学校领导班子分析学校现状,准确定位学校发展思路,全体教职员工群策群力,在认真总结九中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的办学规模、地理位置、生源结构、师资状况等因素。在结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第一个《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全方位明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将每一阶段的任务具体化,并严格执行:第一年重点是制定了规划,竞聘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将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的职能明确,管理重心下移,学校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总结出学校“三风一训”和“凤凰文化”,设计出校徽。第二年重点是通过规范化学校和德育达标校的创建,规范了办学行为,使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符合现代学校的要求;第三年的重点是在前两年办学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展示和提升,形成特色,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学校知名度进一步提高。#p#分页标题#e#
通过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三年的规划考核均被市教育局评为优,学校的面貌有了明显变化,实现了一年一小变,三年大变样的目的。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赞誉,规范化测评中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达到100%。三年考试成绩稳中有升。2008年,获得了市级德育达标、市级规范化学校称号,中考较上一年一次性毕业率提高9%,高中录取率提高6%。高考上线率100%,一本完成教育局规定的270%。二本完成教育规定的260%。2009年获得市级“师德建设先进单位”“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并通过了区级文明单位验收,中考取得全市综合第二的佳绩,实现了近五年的突破。2010年中考,在初一成绩位居全市倒数第一的不利因素下,取得了发展性评价和初三综合成绩全市第一的佳绩。高考100%上线,高考的一本完成266%,二本完成280%。